前几天,收到一位妈妈的私信:
我的孩子快四岁,我希望能够在这个阶段挖掘孩子的天赋,但我不知道要怎么做,很怕错过了发现他技能点的时机。
我该如何去发现他的天赋并引导他呢?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能感受到,很多人会担心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错失了发现孩子天赋的机会。
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也可能会因为孩子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或展现过人之处而显得沮丧。
那么,天赋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呢?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赋呢?
有记者采访小陶虹:“演戏天赋重要还是努力重要?”
小陶虹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她说:“有天赋的话,你一定要百分之百的努力,没有的话,其实可以考虑一下干别的。”
这个回答有点“扎心”,说好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呢?
其实,努力一定有收获,但努力不一定成功。这里的成功说的是狭义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竞赛中取得好名次。
小陶虹之所以这样说还是认为人要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
从结果来看,有时候很难判断,一个人在某方面的成就,多大程度依赖于先天,多大程度依赖于后天,往往都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在某些领域,先天的不足可能成为后天努力的瓶颈,先天的优势可能让后天的努力事半功倍。
我的孩子没有天赋怎么办?
天赋是一种稀缺品,但绝对不是少数人的专利。
不是只有超强数学思维能力、超强音乐感知能力才是天赋,能够很快的捕捉周边人情绪是一种天赋;
有幽默感,是天赋;打游戏能打进电竞比赛拿到名次,是天赋;
能够迅速的融入集体和别人成为朋友也是一种天赋!
天赋之于一个人就像是鱼与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而然反复出现,可被高效利用的思维模式、感受或者行为。
我家大宝从小就爱动,刚开始我执着地想让他学书法、围棋等能让他安静下来的兴趣班。
后来我意识到爱动或许就是他的特长吧!后来给他报了个轮滑班。
各种排斥上课的他,竟对轮滑班十分喜欢。
天赋不是逼出来的,而是给孩子丰富的环境,在多样性的刺激下,孩子会自然而然的展示出来自己的天分。
同事家孩子乐乐,孩子成绩不太好,无意中在出外游玩时,进了一家剪纸馆。孩子站在剪纸师傅旁看得目不转睛,拿起剪刀和纸剪得有模有样,师傅连夸他是天才。
就这样孩子爱上了剪纸,一有空闲就剪个不停。也很快地,在剪纸比赛上,拿了不少奖项。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呢?
孩子的潜能是个巨大的宝库,要仔细观察和发现,懂得开发。
该怎样发现孩子的天赋呢?
人民日报发布了一张《孩子潜能自查表》,可以从细节上帮你寻找并唤醒孩子的天赋。
是美国耶鲁大学罗伯特·斯腾伯格博士研究的一种“多方面”的测验,挺有意思的。
分享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他在背诗和有韵律的句子时很出色。
2、他很注意你在愁闷或高兴时的情绪变化,并作出反应。
3、他常常问诸如“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小行星不会撞到地球”这样的问题。
4、凡是他走过一遍的地方,他很少迷路。
5、他走路的姿势很协调,随着音乐所做的动作很优美。
6、他唱歌时音阶很准。
7、他经常会问“打雷、闪电和下雨”是怎么回事。
8、你如果用词用错了,他会给你纠正。
9、他很早就会系鞋带,很早就会骑车。
10、他特别喜欢扮演什么角色或编出剧情。
11、出外旅行时,他能记住沿途标记,说“我们曾到过这里”。
12、他喜欢听各种乐器,并能辨别它们发生的声音。
13、他画地图画的很好,路线清楚。
14、他善于模仿各种身体动作及面部表情。
15、他善于把各种杂乱的东西按规律分类。
16、他善于把动作和情感联系起来,譬如他说“我们做这件事兴高采烈”。
17、他能精彩地讲故事。
18、他对不同的声音发表评论。
19、他常说某某像某某。
20、对别人能完成与不能完成的事他能作出准确的评价。
如果孩子在1、8、17表现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语言天赋。
如果孩子在6、12、18条表现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乐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条表现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数学、逻辑方面有天赋。
如果孩子在4、11、13条表现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间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条表现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体动觉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条表现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认识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条表现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认识他人的才能。
如果说孩子的潜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那么这张表就约等于藏宝图,是不是很方便?
当然,并不是说,孩子没有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就意味着他一定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PO出这张自查表,只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地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看看他比较擅长做什么、在哪方面更有发展空间,然后有目的地带着孩子去体验和尝试。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这里有一些具体的建议:
-丰富家长自己的生活,丰富和孩子共同的体验。例如户外运动,参观博物馆,看纪录片,听音乐会,旅行,研究恐龙,去球场看球赛……
-注重培养孩子的勇气、专注力和行动力。例如肯定孩子的尝试、给孩子营造心理安全的环境、了解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学习一些相关的家长课程……
-尝试一些更容易激发孩子兴趣的方式。例如带孩子体验真实的情景、给孩子创造一些找到某领域的偶像或是志同道合的伙伴的机会、陪伴孩子一起克服某些困难……
-反思自身对某些领域的偏见,尽量减少功利心,肯定孩子探索的过程,而不过度看重结果。
最后还是想说,错过了童年时期,天赋就不再能得到发挥吗?
未必。
很多人在成
年后,才发现了自己的兴趣。
但童年的经历,确实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影响,人在童年时,更容易不带有功利目的的,真心的热爱
某个领域,并持续终生。
作为家长,尽自己的能力发掘和支持孩子的天赋和兴趣,非常重要,但也没必要因此而焦虑,甚至把焦虑转化成对孩子的压力,造成反效果。
没有完美的家长,没有完美设计出的人生,孩子并不是家长的财产,他们也会有自己成长中的际遇和路径。
享受和孩子彼此相伴,共同探索这个世界的这一段旅程,看重过程中的体验,而不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