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仍在进行,儿子所在年级的家长QQ群却早已炸开了锅。不用看,也不用想,众多操碎了心的家长又在为孩子下学期的分班走向焦虑了。
分班,这个焦点话题就像强力胶魔法般地诱惑、吸引着上班的、没上班的、有空的、没空的家长。群里妈妈居多,平日里惯称的“婆婆妈妈”之功在此尽显无遗。家是“牛蛙”的,暗自享受着他人“妒忌”的赞许,间或插上两句言不由衷的看似低调谦虚的话;家是“普蛙”的,最是亢奋,叽叽喳喳,一言一语皆流露出常有的焦灼与不安。
此番情景,大约周考、月考、期考,逢考必现。深陷此种“唇舌”阵营,作为“普蛙”的每一个妈妈,即便你一直潜水、默默观望,也难真正做到听而不闻、闻所不动。
至少,我,是在劫难逃。
儿子上小学那会儿,一直认为他挺不错。小升初,顺理成章地鼓励他选择了市里一所直属中学。圈子大了,在“人中龙凤”之间,不错的儿子自然也变得“渺小”起来。而我,就是这种渺小感的第一感知者。
第一次班选,号称“小百科全书”的儿子,连语文课代表也没捞上;第一周班测,张家的小子数学满分,李家的姑娘,英语满分;昨天,群里的妈妈还在交流孩子的课外辅导课;今天,群里晒出了孩子舞蹈、乐器、科技等等各大比赛的获奖成果……
挫败感,一个妈妈的挫败感在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考试中加深、加剧。看看自家的娃,原本挺优秀的,想不明白咋就突然摆不上台面了呢?!
妈妈们的各种晒、各种聊,开始颠覆我对教育的看法。悔不当初,为什么没有送儿子去补奥数?为什么没有让他从小学一门艺术?为什么没有……一千万个为什么没有在我心头涌起。挫败幻化为自责。
我开始了补救大行动。谁说哪家的在线课堂好,我选;谁在网上支了个习惯培养的招儿,我做;语、数、英三科,哪个问题没懂,我补。俨然一副全能家庭教师的架势,我甘心情愿地付出,等待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