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压抑了自我,一种活出了自己。
沙威固执的偏见属于第一种,而冉·阿让的一生,则很好的诠释了他是第二种人。
冉·阿让服刑19年才重获自由,出狱后,命运也并未善待他。
他想找份工作,可谁也不愿意招聘一个曾经犯过罪的人。
他想租间房子,房东们也介意他的身份,纷纷拒绝。
冉·阿让拿着钱去买面包,都会被人辱骂:“滚开,你这条狗。”
他连续走了4天,敲开无数扇门,可无一例外的都被拒绝。
人们不问他曾经因为什么犯罪,也不管他现在变成了什么样的人。
他永远也摘不掉苦役犯的标签,拿着“危险人物”的黄色身份证,受尽了白眼和歧视。
在他陷入绝望之时,一位主教收留了他。
主教对冉·阿让说:我的兄弟,你不是恶人,我要把你的灵魂从黑暗中救出来,交还给上帝。
这句话让冉·阿让的灵魂得到救赎,他开始转变自己的思想,从“犯人”的身份认同中跳了出来。
他开了一家玻璃厂,工厂规模日益扩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进步,解决了数百名工人的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冉·阿让搭救了女工芳汀,芳汀在临死前将自己的女儿小珂赛特托付给他。
小珂赛特的出现再一次改变了冉·阿让。
曾经的冉·阿让是受人唾弃的苦役犯,生活艰难,人生看不到希望。
当上市长后,他是一个只会工作的机器,喜欢独来独往。
抚养小珂赛特,让他有了想保护的人,变得对生活充满热情,人生有了希望。
冉·阿让一直勇敢突破原有思维,不断改变自己。
有道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用老思想看待新问题,人生只会原地踏步。
在新的人生际遇里不断突破自己,才能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