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李松蔚:我们比以往的任何一代父母都无法理解我们的孩子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最近,有一部《混沌少年时》的英剧非常值得关注。

剧情并不复杂,豆瓣的介绍也只有一句话:一名少年被控杀人,他的双亲、治疗师和负责此案的侦探都想找到背后的真相。

是的,在这部剧中,一群成年人试图找出孩子的问题。他们在学校里调查了一圈,一无所获,发现学校里面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他们无法理解或者用自己简化的认知去理解。

他们发现,这些学校里面的学生在用他们的方式,去交流他们在网上留下的潜在信息,以及背后的含义。

去调查的警察和老师完全不理解,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表情符号有非常明确的含义。直到警察的儿子无法忍受,他看到自己的父亲像无头苍蝇一样转了一圈,认为有点丢人,给父亲解释了那些符号代表的含义。

只给父母看他们想看到的

有时候,成年人会认为青少年很弱智,会用自以为是的方式教导他们并感化他们。然而青少年的心理可能会反过来,他们认为成年人很弱智。

除非他们真的认为你不错,与你交谈时。

否则,他们会把你当成不值得深入沟通的人,礼貌地与你交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认为这是今天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网络是一个巨大且隐形的东西,可以把整个成年人世界都隔离在外面。你能看到的,都是这个孩子想让你看到的,他想藏起来的东西根本看不见。

孩子在网上接触的信息,以及他接触信息时的想法,我认为很多成年人根本不理解。

我认为,这是今天的成年人需要面对的现实,我们比以往的任何一代父母都无法理解我们的孩子。

我女儿经常会给我推荐一些她认为有趣的视频,实话实说我根本看不懂。她认为很有趣,我询问这好笑在哪里?她回答与你讲也没用——好在,她还是会定期给我推荐视频,这还算可以。

今天的网络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是人与人之间的隔离,这是一个很严重且很大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我们对青少年和这些孩子的理解并不完整。

我发现很多大人只能理解孩子无精打采、没有兴趣、压力很大的状况,然而无法理解他们在用何种方式代谢压力。

通过孩子们的表达去了解他们的想法

我知道,白老师的女儿刚刚在学校里做了一个展览。其实,通过她的作品,我们就可以了解她在想什么。

比如她有幅画,就是《100个我恨的人》,从小到大经历过的一些事情中,那些人曾经伤害过她或者她爱的人,她就把他们正面的半身像都画到这幅作品中。

我们看了这些作品,就知道这个孩子内心的感受,她有她的悲伤、怀念和温情。整个展览的作品都是围绕她的情感展开,且没有掩饰。

通过这些作品,白老师和三川老师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会有更深一层理解,但也许也只占50%,而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甚至只看到了5%。

我认为这是今天值得讨论的议题,作为成年人,今天我们被孩子们封锁,他们锁上了心里的门。

看到孩子直面痛苦或者麻烦时的态度

我认为心理学的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甚至需要反思有些理念会不会带来反效果?

比如心理学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它一直在强调如何避免伤害。大的伤害要避免,小的疼痛和挫折也在避免,这就会造成疼痛的禁忌化,无痛化。最终导致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举一个例子,我前段时间参加一个活动,认识了一位小学班主任。这是她第一次给一年级孩子当班主任,她问我,她们班的孩子跟别的班拔河比赛输了,反应很大,有的孩子气哭了。她想知道如何避免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

我回答,不要使用“心理创伤”这些词语,输掉是很正常的事情。

实际上,你应该把接受失败当作是孩子的责任。他习惯了,就不算什么了。

我们今天把所谓的痛苦过度严肃化,甚至禁忌化;总认为不应该有这些痛苦,成长就应该快乐。

这样看待问题很完美化,很母性。但是,不现实。

首先,我们需要允许这件事情发生。如果你被羞辱,你会感到很生气。那么你会说:“我很气愤。”虽然这种情绪不美好,但是,应该允许它存在。

但是我发现,现在很多地方似乎对此已经有了禁忌,所有“不好的事情”都不能说。

今天心理学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是在鼓吹所有痛苦都应该被回避和解决。很多成人将孩子的痛苦、严肃放大化了,其实很多问题本身可能就不是问题——孩子只要不想上学,就去当地医院诊断是否是抑郁症。

我们其实可以想象,这些都是正常的孩子,只是他们不想上学,如此而已——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理解,即学校老师教得没意思。

很多时候,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很简单的一个情绪,给上升到了一个要医学介入才能解决的难题。

我很担心在今天,心理学的传播反而把生活中很多的正常元素给妖魔化了。

不要伪装成一个正确的父母,这通常是假父母

家长们觉得孩子有问题,然后陷入深深的自责,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我从事家庭咨询工作就是促成他们进行对话。

无论这个对话是健康有效的方式,还是有时候看起来无关紧要。这个对话,在我的理解中与不对话相比,它是一个质的区别。

孩子们有时会说特别极端的话,大人会被吓到。这是他们的直接表达,成年人应该思考他们为何如此行事,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如果我们连这个问题都无法承受和面对,孩子如果发现父母无法承受这些,他就不说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接下来的生活不会存在这种情况。

越害怕冲突,他的情感越难以真实地面对。

如果未来会变得更好,那么它的方向是让大家的真实情绪更直接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学习大量沟通技巧,将其包装成话术。

有些课程会教家长们各种话术,无论孩子说什么,你用相应的话术回应他。

我观察到许多花钱学习这些课程的家长,他们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糟糕,与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差。他们只会一些正确的话术,一旦谈论这些话语,孩子就表示不想听,他们知道这些话术后面,其实暗藏要求。

假设孩子表示今天不想去上学,如果你认为不行,就直接告诉他必须去,因为中午没有人给你做饭;如果你认为可以,你也直接说,如果你不想去,就算了,今天就在家歇一天。

家长无需专门学习如何学会应对这些情况,或者你可以采用什么方案,第一步如何,第二步怎么做。

我认为这些专门的学习,是在支持家长自己伪装成一个正确的父母,这通常是假父母。

如果要我提一个建议,我建议父母不用讲道理,不如跟孩子“打一架”,当然是在安全范围内,一个戴上拳击手套,一个戴上靶,狠狠打对方三拳。他们纠缠了这么久,心里肯定都憋着很多情绪。情绪有多重,打得就多用力。

虽然没有语言上的表达,但这样可能比漂亮话更有效,因为它是在表达真实的愤怒与真实的爱。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李松蔚:我们比以往的任何一代父母都无法理解我们的孩子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