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人民日报:“别把劲都用在孩子身上,教育从来不是要求,而是影响。”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今天早上,我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

“想要杜绝孩子不去做这些事,首先父母就要以身作则不去做。”

是啊,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这样,要求孩子那样,作为家长自己却做不到,这样双标的教育势必大打折扣。

莫言曾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其实,每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缩影。

育儿先育己。

我很喜欢的一段话: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每个人都需要学习,需要把自己还原成一颗种子,重新长成自己。

放下权威,和孩子平等相待;

放下完美,和自己真实相处;

放下指责,和自己的孩子真心和解;

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父母不断修剪自己生命枝叶的过程,你想要孩子成长得更加好,首先要懂得先去塑造更好的自己。

孩子怎么长,在于父母怎么教,养育的过程本就该是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孩子在长大,一天一个样,为人父母,我们更应该跟随孩子的脚步,学习、提升,只有深耕自己,才能向上生长,孩子也是如此,只有你用心陪伴和灌溉,同步施肥和引导,才能让他们的根系更加深入的扎根,从而向上茁壮成长。

相信,只要父母抱着共同成长的心态,不管孩子处于什么阶段,变成什么模样,父母都能够找到适合孩子的养育之道。

重新定义“家庭教育”

孩子不会活成你期待的样子,却会活成你的样子。

当我们目不转睛盯着孩子的成绩、分数、性格、习惯,试图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改造”他们成为你眼中的“乖小孩”时,你往往忽略了一个真相: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的正是父母的状态。

前天,送女儿去上学的路上,我遇到了一对母子,我不知道母亲说了什么,只听见儿子特别大声且爆粗口的对母亲喊道:“你能不能把你的*嘴闭上….”

闻声听到的家长和孩子都望向了这对母子,我想这位母亲感到不好意思的同时更多的是心酸。

试想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教育的孩子温文尔雅,善解人意,当孩子出现和自己预期不一样的时候,那种心里的苦楚和心酸不言而喻。

但是,反过来我们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多半是不是我们日常的说教和唠叨太多了呢?

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情况和情绪起伏都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孩子成长的阶段性,如同成绩会忽高忽下阶段性起伏是一样的。

孩子不完美没关系,就像我们作为父母,我们也不会完美,重要的是我们都愿意坦然面对自己,欣然接受自己。

不要把所有的劲都放在孩子身上,抽出一部分的精力和时间留给自己,比如说,自我情绪管理,只有父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才能更好的稳定情绪,有冲突的时候该是深呼吸而不是怒吼;

不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抽出一部分的精力和时间用来提升自己,比如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父母活成光,孩子才会慕光而来;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塑造”孩子

而是父母用自己的生命状态来影响孩子

可以说在教育的历程上,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的文化教育实际上对于孩子而言只能是固本,

而好的家庭教育却是对孩子的托举和培优。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一对向上生长的父母,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面对来自生活的挑战。

《人民日报》:

家庭教育的本质在于共同成长,自我成长的同时,引导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从来不是要求而是影响

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人民日报:“别把劲都用在孩子身上,教育从来不是要求,而是影响。”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