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将步入尾声,许多地区距离开学只剩下1周左右的时间了,马上要迎接新学期到来的中小学生们,该收心了。
但是眼下,孩子们有的寒假作业还没写完,有的兴奋情绪还难以平复,有的作息时间还是紊乱状态……
如何把他们从假期生活中拉出来,尽快恢复学习状态呢?大赞!9.0分以上的bbc纪录片大全,孩子暑假收心必看!
“收心黄金周”
开学前的一两周是“收心黄金周”,给孩子收心,不能开始得太早,也不能太晚。
太早的话,孩子心里肯定会不平衡。
本来寒假就是放松玩乐的时候,再和上学的作息一样,他们即使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心理上也是有抵触的。
而且,开始得太早,时间长了,就会让孩子有疲倦感。
等到真正开学的时候,他们也许会力不从心。
收心开始得太晚的话,家长和孩子都会陷入兵荒马乱的状态:
越到最后越着急,越着急就会越手忙脚乱,效果往往就越不尽人意。
因此,在离开学还有一周的时候,是最佳的“收心”时机。
这样,孩子既不会产生心理抗拒,又有足够的时间做开学前的准备。
警惕“收心误区”
让孩子尽快调整状态,进入良好和规律的学习生活状态,这需要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努力。
可是,很多家长都小看了“收心”这件事。
他们一方面年复一年地沿用着“简单粗暴”的错误方式而不自知,另一方面还要抱怨孩子不听话、不好管。
最常见的收心错误做法是“紧箍咒式收心”。
“离开学还有一周左右了,还在疯玩睡懒觉”、“离开学还有三天了,还在赶着看闲书,小心一开学就落后哦”、“该收心了”……
这些话听上去很耳熟?
还有一类常见的收心错误做法是“断崖式收心”。
每年的寒假,孩子们都有无限的快乐。
比如收集的剪纸,手作的纸塑,精心糊制的花灯,最爱的轮滑鞋,最喜欢的动画片,还没读完的课外书……
假期一结束,不少家长便“一刀切”地,把这些带给孩子无限快乐的东西都藏起来,甚至将其作为学习的障碍都扔掉。
在假期临近尾声时,家长可以帮孩子将假期里的手工制作、读书感想、旅行感悟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朋友圈等平台发布。
营造一种“我迫不及待要与你们见面分享”的氛围,让孩子提升对开学的期盼感。
收心固然重要,家长对孩子还应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急躁。
长假过后,心理反差不止儿童有,连大人都在所难免。
对于孩子学习状态的回归,家长不可操之过急,允许他们在开学前后度过一段缓冲期,慢慢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有些孩子适应开学的时间长,若家长一味地严厉责骂,只会激化矛盾,还可能把“坏孩子”的意识植根于孩子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