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让孩子承担后果的家庭
许多父母纳闷,为什么同样给孩子立规矩或者让他们做管理,效果却千差万别?
比如,明明跟孩子约定早睡早起,自己收拾玩具,可孩子依然散漫拖沓,不催不动。关键就在于父母如何处理孩子行为的结果。
如果父母嘴里抱怨,行为却对孩子妥协,孩子自然可以肆无忌惮。相反,如果父母狠下心来,舍得让孩子承担后果,孩子就能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亨利·克劳德博士分享过一位朋友的故事:这位朋友要带孩子出去逛街,出门前她给孩子安排了一些任务,约定好没做完的不可以出门。
在离开家前的15分钟,她发现二女儿纹丝不动。于是,她对女儿说:看来你是不打算出门了,那我们只好少了你啰。
女儿气恼地大喊大叫,可她依然告诉女儿,按照约定,她要留在家里做完事情才行。随后,这位妈妈带着另外两个孩子出门,玩的很尽心。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是自律。
在自律的原则中,核心是要学会承担责任。”
对孩子来说,养成自律也同样如此。
只有学会了承担,孩子才不会懒散和逃避,愿意发自内心地约束自己。
这种责任感不是凭空而生,也并非父母强加的结果,它是孩子体验到行为的后果时,自然地生长出来的。
舍得让孩子吃点苦头,体验自己抉择的后果,孩子才能真正为自己负起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