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所受的苦,终将成全你。
牛虻的敌人有很多,但在当时,教皇势力无疑是头号劲敌。
在教区,牛虻一直明里暗里地搞破坏,他打算弄点军火,直接搞一场爆炸。
可就在行动前夕,一个人的到来,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这个人,就是已经升任为红衣主教的蒙泰尼里——牛虻的亲生父亲。
阔别多年,再次见到蒙泰尼里,牛虻心中百感交集,他既无限怀念旧日情谊,又痛恨教会的所作所为。
苦苦挣扎后,牛虻决定:道不同,不相为谋,那就奋战到底吧。
然而,紧接着,意外又发生了——牛虻,被捕了。
牢狱之灾来得猝不及防,牛虻还没弄明白哪里出了岔子,就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了。
潮湿的监牢里,毒虫爬满了牛虻血淋淋的身躯,他动弹不得,只能在一阵阵蚀骨之痛中煎熬着。
反动政府决定枪决他,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惊动了蒙泰尼里。
显然,蒙泰尼里已经知道牛虻就是亚瑟。
蒙泰尼里亲自为牛虻包扎伤口,用无比慈爱的语气劝说他放弃战斗,并承诺,只要牛虻脱离开革命党,他可以过上最尊贵的生活。
牛虻愤怒地看向蒙泰尼里,内心痛苦极了。
他为自己被诱惑而愤怒,为始终得不到理解而痛苦。
他死死盯住蒙泰尼里,说:“我的生命是用来和你们这群教士战斗的!”
最终,牛虻还是被带去了刑场。
行刑前,他像一堆烂肉被人拖拉着,可不知从哪里来的力量,牛虻忽然挺直了脊背,大声呼喊着“为国而战”的口号。
他的声音越过监狱的高墙,传到了每一个热血青年心中,也穿透岁月的迷雾,时常在我们耳边回荡。
小说最后,牛虻死了,他被六个刽子手用枪打成了筛子;
但他似乎再次死而复生,化身为成千上万的后继者。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苦。
身体疼痛是苦,孤独寂寞是苦;实现不了理想是苦,失去自由也是苦……
生活的苦不好受,心灵的苦更难熬。
然而,不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哪来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灵魂?
这世上没有白受的苦,所有的痛苦,都是渡我们而来。
作者伏尼契在小说最后,公布了牛虻在狱中写下的遗书。
其中有一句话,读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牛虻说:“无论我活着,或者是死亡,我永远都是快乐的牛虻。”
年少时,锦衣玉食的生活中,牛虻总是忧伤,一点风雨就能将他吹倒。
反倒是走过千难万险,遍尝人间苦果后,他成了一个快乐的牛虻,吓不退,打不死。
苦难,有时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们的潜能总是在逆境中被激发,我们的心灵常常于困厄中变坚韧。
点个赞,愿你我在险峻的人世间,淬炼出最为坚强的心,活成一个“快乐的牛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