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被全面碾压,我和孩子爸身心俱疲,后来有几次聚会的机会,我都以儿子上课外班为由,婉拒了。
这次聚会,主要因为孩子爸手欠。
他同学,就是那个清华毕业的海淀爸爸,群里发了一张在书店给孩子选书的照片,孩子爸回了一句:
你选的这几本,儿子全都有,下次可以来我家慢慢选。
Oh god🤦♀️
母慈子孝、岁月静好的日子,它不香吗?
孩子爸自知“惹了祸”,一脸堆笑:
这次就俩,不是四个(还伸出俩手指头,比耶似的,我真是哭笑不得)。
因为周末我们都有其它安排,所以在周中晚上,约了清华投资人爸爸 + 人大金融投行妈妈来家里小聚。
这次目的明确,他们主要想看看我给儿子选的书,上次吃饭聊得太嗨(主要是他们聊嗨了),没顾得上参观书房。
别的不敢说,给孩子选书,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傲娇脸),毕竟我就是干这个的呀!
平时做测评,市面所有同类书都要买回来做比较;刚出版的新书,还没上架,出版社肯定也会第一时间寄过来两套,让我慢慢研究;国外的好书,没有引进版,我们就趁出国旅行往回搬,搬不动的我就海淘。
所以这次,我暗戳戳地打算扳回一局。
去年看《平博士密码》,读《小屁孩日记》,给儿子讲核裂变的4岁小萌娃,今年5岁,正幼小衔接,因为第二天还要早起上课,所以没跟着一起来。
也好也好,儿子已经这么大了,也是要面子的好么。
吃完饭儿子就回房间写作业去了,留下我们四个海淀家长(人家是真的,我和孩子爸感觉像假的)东聊西聊。
海淀家长怎么鸡娃?
我和孩子爸以过来人的身份,(弱弱地)问了问他们女儿幼小衔接的情况。
投行妈妈前一秒还因为孩子爸的一个梗哈哈大笑呢,后一秒立马一本正经起来。
她说,上幼小衔接班只是为了让孩子提早适应“集体上课”这种环境和氛围,要说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还得看之前在家里打下的基础,哪有一口吃成的胖子?
同理,集中学习一年,跟循序渐进学了三年,效果不可能一样嘛!
我和孩子爸对看一眼,神同步给了个大大的赞,这觉悟,可以的!
原来,人家妈妈从孩子 3 岁开始,每年都会制定几千字的发展计划:
语数外、科学、艺术、编程、运动等等,每一项怎么发展,这一年下来需要达成什么样的成果,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且不只有年度目标,还有季度计划;不仅有每月目标,还具体到每日计划。
她给我看了一眼手机,上面有每天孩子各项学习的完成情况,每天按照计划执行,夫妻俩和家里老人都必须心中有数。
啧啧,学霸家长比学霸同学更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