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87%的家长有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7%有严重焦虑。
双减后孩子的学业负担虽然降低了,父母的焦虑却增加了12.8%。焦虑的父母不断给孩子施压,可压力不一定会转换为动力,也有可能是病历。
媒体人陈瑜在《少年发声》栏目中,讲过一个女孩的故事。
这个女孩家境优渥,小学阶段一直都是学霸,很少参加课外补习班。可当她考进当地数一数二的初中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身边比她优秀的孩子太多了,以前围绕在她头顶的学霸光环消失了。一向开明的父母突然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开始不断逼她努力学习。
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父母还额外布置了很多作业,每天都要学到凌晨两三点。
长期压力之下,女孩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及忧郁症,被迫休学在家。即便如此,妈妈还担心她在家会耽误学校的课程,一个劲地逼她继续去上学。
新学期开学第二天,女孩爬上教室窗台试图自杀,幸亏被其他家长救了下来。
紧绷的琴弦,终有一天会断掉。被父母逼得太紧的孩子,早晚有一天会崩溃。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
“6-12岁在校生中约17.5%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碍,18岁以下抑郁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超2800万人。”
种种惨痛的代价都在警示我们:盲目内卷和过度焦虑,正在拖垮我们的孩子。
儿童精神科医生曹庆久也坦言,现在患病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小——
“社会压力大,一层层传导下去,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这些孩子。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要卷进赛道,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刚开始就给孩子太多压力,会把孩子压伤。”
我们这代人对教育有一种无法掩饰的焦虑,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这些焦虑,最终转化成孩子的压力,不断积压在他们稚嫩的心头,直到彻底崩溃的那天。
正如北大心理学家徐凯文所说:你们用焦虑养出来的娃,最后都送到了我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