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半夜起床熬夜打游戏!杭州这位父亲这样做,网友纷纷点赞……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

而是当你想到你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

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一切教育,根植于爱。如何爱,怎么爱,才能真正滋养到我们的孩子?

以下父母育儿常见的三大误区,愿你一个也没有。

误区一:只和孩子讲道理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针对孩子的犯错行为不要说教,因为说教对孩子来说是噪音。”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讲道理与其说是对孩子的行为纠偏,不如说是家长的情绪宣泄。

心理学上有个“麦拉宾法则”,也叫“73855定律”。指的是当我们和别人交谈时,对方感知中只有7%来自你说话的内容,38%来自说话的语调,55%来自外形与肢体语言。

和孩子讲道理,只会停留在孩子头脑层面,不会触动孩子的心灵,真正有效的教育一定要触发孩子感知的。

浙江杭州一父亲,凌晨2:30分起床上厕所,发现孩子仍在熬夜玩游戏。

看到这一幕,父亲没有指责批评,只是对孩子说道:“你起来,我带你去个地方。”

凌晨3点,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雨,父亲开车把孩子带到蔬菜批发市场。

外面漆黑一片,市场里却灯火通明。

有人披着雨衣在摆摊,有人支起货架等待客人前来,男男女女,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

父亲让孩子和卖菜的老人交谈,让孩子看看他们裂开口子的手掌。

还有一位慈祥的奶奶,像对自己孙子一样温暖地叮嘱男孩:“好好地读书啊!”

一圈市场转下来,父亲轻声问孩子:“看看这些想睡没得睡的人,你知道他们为了什么吗?”

孩子回答:“为了生活为了子女。”

父亲又反问男孩:“那你呢?”

男孩羞愧地说道:“我错了!”

自始至终,父亲没有和孩子讲一句道理,但是效果却又胜似千言万语。

有句话说:“对孩子没有效果地讲道理,无异于猴子水中捞月。”

真正能推动孩子发生改变的,永远是孩子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只有家长理解孩子的行为,感受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待在一起,才可能与孩子产生真正的链接。

当孩子行为出现偏差时,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去亲身体验

俗话说:“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看见的,孩子只入眼;听见的,孩子只入声;只有亲身感知的,孩子才会有身体记忆。

对三岁的幼儿说一百遍“好烫不要碰”,不如在安全的前提下让他感知一次何为烫。

上面的父亲让孩子在菜市场感知到生活的不易,胜过父母千万句“不睡觉打游戏,将来你就知道多后悔”的说教。

放下父母的权威,允许孩子表达看法

父母常喜欢说“吃过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但是不得不承认,家长也有局限性。

家长对事物的看法,并不一定每次都会胜过孩子。

放下父母的权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允许事情真相慢慢浮现。

任何时候,只有能触动孩子心灵的教育,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

不要只与孩子讲道理,尝试多理解、多倾听、多体验,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和谐。

误区二:总是忽略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网上有则视频曾上了热搜。

一个11岁的男孩过生日,妈妈在送给儿子的生日蛋糕上,插满了课本卡片。

最让人扎心的是蛋糕上那行字:“地球一天不毁灭,你就得写作业。”

看到这个生日蛋糕后,原本想开心放松下的孩子,顷刻间情绪崩溃,嚎啕大哭。

心疼这个孩子的同时,对这个“望子成龙”的妈妈,觉得可怜又可恶。

妈妈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却因不懂孩子,忽视孩子内心感受,效果适得其反。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不懂孩子的世界,是因为你不懂得蹲下来和他说话。”

总是口口声声地让孩子要“乖”,总是用父母的威严要求孩子,或是让孩子承受太沉重的爱。

这一切,其实都不是孩子想要的爱。

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如同一个小宇宙,需要父母的认真探索。

真正读懂孩子,有时家长还得需要一些小“伎俩”。

每周留出和孩子独处的时间

智慧的父母,无论多忙,都会留出一段时间深度陪伴孩子。

我的一个女性企业家朋友,在女儿18岁前,无论生意多忙,每周都会安排和女儿独处的茶歇时间。

这段时间,她会关闭手机,放下一切工作,和女儿聊同学、聊校园流行的新玩意、吐槽自己的烦恼等等。

因此,女儿和她的关系非常亲密,任何想法愿意和她分享,她也很轻松地陪伴女儿度过了青春、恋爱等敏感时期。

与孩子的独处时光,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这是最重要的,加上有效沟通,孩子会得到爱的滋养。

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是否快乐

作家黑柳彻子,小时候被认为是个有多动症的儿童,被多所学校劝退。

但是幸运的是,她有一个有爱有趣懂得尊重孩子的母亲。

母亲会把南瓜改成灯笼,会为了她把自己珍爱的裙子剪裁成她的演出服,在她贪玩把浑身弄得脏兮兮时不会责骂她。

长大后,黑柳彻子能赚不少钱,一次不在家,妈妈因为急用动了她的钱,为此会和她真诚地道歉。

因为妈妈的尊重和爱,长大后的黑柳彻子非常优秀,成了知名演员和作家。

诗人纪伯伦有首著名的诗: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心声,和孩子做朋友,走进孩子内心,才有机会实施对孩子的教育。

无数事实证明,那些尊重孩子感受的父母,不但亲子关系亲密,而且大多孩子长大后很有出息。

误区三:让孩子长期处在低能量层级

下面生活中和孩子交流的场景你是否熟悉?

“你怎么这么笨,这道题目别人都做得出,就你做不出,我怎么生了你这个没用的东西!”

父母:愤怒,对孩子失望

孩子:否定自己,产生羞愧

“教了你多少遍,你是大的,要让着弟弟妹妹,你就不能让他们玩会儿,真是个自私的孩子。”

父母:指责,给孩子下不良定义

孩子:因不被理解愤怒,对父母失望

“哭哭哭,就知道哭!爸爸妈妈为了你,没日没夜的工作,你就考这个分数,对得起我们吗?”

父母:否定,打击孩子

孩子:羞愧内疚,产生悲伤

当我们父母带着情绪和怨怒对孩子这样时,孩子的内心又会发生什么呢?

著名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认为:

人类的意识可以产生能量,并映射到1-1000的频率。

他按频率把能量分为17个层级,200以下为负级,200以上为正级。

情绪越正向,能量频率越高,层级也越高,人们呈现出来的状态越有力量。

下面我们来看大卫.霍金斯研制的能量层级表:

上面对孩子指责、谩骂、讨厌的话语,会把孩子带入羞愧、内疚、悲伤、恐惧的能量层级,对应值是20,30,75,100,属于负能量层级。

长期处在负能量层级的孩子,会把本应向外探索世界的能量,用到自我内心的情绪对抗内耗中。

长此以往,孩子会出现抑郁迷茫、无价值感的状况。

如果把语言换成以下模式,情况就会大不同:

“这道题这么多人都做出来了,说明并不难,你只是没找到窍门罢了。来,尝试一下,相信你也可以的。”

父母:接纳孩子,鼓励孩子尝试

孩子:获得勇气和安全感,产生学习主动性

“弟弟妹妹抢了你的玩具,你觉得很委屈对不对?那你想出解决的办法了吗?或者需要妈妈帮帮你?

父母:看见孩子情绪,引导孩子想办法

孩子:被认同后变得淡定,主动寻找解决之法

“这次考得不理想,爸爸妈妈看到你很难过,哭出来会好受一些,学习上遇到困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父母:接纳孩子情绪,引导孩子克服困难

孩子:获得安全感,消化情绪后从挫败感中走出

家长换个教育方式,就能把孩子带到勇气、淡定、主动的正能量层级。

爱自然生命力体系的创始人林青贤院长曾经说过:

“爱是有能量、层级和等级的,拥有不同的爱的能力层次和等级的人就会活出不同的状态。”

聪明的父母,会时刻觉察孩子生命状态,因势利导,让孩子始终保持在正能量层级上。

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处在正能量层级,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家长学习成长,保持情绪积极稳定

家是有磁场的,若家长时刻焦虑、愤怒、恐惧,自己处在负能量中,孩子势必受到影响。

在能量层级规律中,永远是高能量吸引低能量。

当家长不断学习成长,让情绪和心态始终保持积极稳定,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就能滋养我们的孩子。

觉察孩子,孩子处在负能量时给予帮助

一个人格未健全的孩子,情绪起伏比成年人大许多。

家长不能在孩子情绪低落时,采取谩骂贬低的教育方式,只会拉低孩子的能量层级。

让孩子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环境”的前提下发泄情绪,待孩子平静后再引导。

家长察觉到自己无法帮助孩子时,寻求老师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一个长期处在正能量层级的孩子,长大后勇敢自信、淡定包容,灵活安全又充满力量。

如果说孩子是一汪活泉,父母就是那个修渠的人。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法,决定了孩子最终会流向哪里。

战国策中曾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的成长过程,会阳光灿烂,也会有暴风雷雨。

父母只有不断觉察纠偏,不停止成长自己,才能更好地引领我们的孩子。

相信只要父母和孩子彼此交付真心,学会爱护理解,运用深得孩子之心的教育方法,必能成就我们的孩子!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半夜起床熬夜打游戏!杭州这位父亲这样做,网友纷纷点赞……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