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发脾气时,你的反应,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前几天去朋友家玩,目睹了一场她和儿子的腥风血雨。

吃饭吃到一半,孩子突然想玩手机,被朋友阻止了。

孩子瞬间大哭,一边歇斯底里地叫喊,一边把桌上的筷子扫掉。

朋友脸都黑了,大声呵斥:“不许闹!吃饭!”

可孩子还是哭个不停,气得朋友直接拎着他往外走:“喜欢哭是吧,出去哭!”

同为父母,我完全理解朋友那一刻的恼火和无奈。

但事后想想,面对孩子的情绪,我们往往反应过于激烈:

要么一顿说教,要么一顿吼骂,眼看孩子油盐不进,最终把问题归结为他“脾气不好”。

实际上,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就是一种信号。

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今天就来讲讲,孩子哭闹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没有无缘无故的脾气,只有不被看见的诉求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6岁的叛逆小男孩,很爱发脾气。

有一次,他在幼儿园画画,旁边的同学不小心撞到他,整张画纸都脏了。他气得大哭,任凭老师怎么哄也不停。

回到家,父母耐心哄他,跟他讲道理。一个晚上过去了,男孩非但没解气,反而变本加厉,对着父母一顿拳打脚踢。

父母实在没办法,只好向心理医生求助。

妈妈一开口就是:“我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好话说尽,你说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

医生笑笑没说话,给夫妻二人做了一系列的测试和问答题。

结果发现,孩子之所以脾气不好,其实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

自从弟弟出生,他从被家里人捧着的宝贝,变成了一个不被爱的“背锅”哥哥,不管他做什么最后都会搞砸,然后被教训。

久而久之,他内心堆积了各种挫败感和失望,只能通过发脾气、打人、吼叫等当成宣泄。

没有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只有不被看见的诉求。

心理学上来讲,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尤其是当你认为孩子行为不当,或者要求过分的时候。

著名的心理学家李子勋说过,孩子的需求无非集中在三个方面:陪伴,探索,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你有没有发现:

每次家里来客人了,孩子就变得特别粘人?因为他发现你的注意力转移了,他希望你陪伴他;

怕游乐场不安全,不让孩子玩,孩子却越想去?这是因为他对新事物怀有探索之心;

每一个二胎家庭,几乎都有一个性情大变的大娃,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只能做出激烈的行为惹怒父母。

孩子的每一次情绪爆发,实质上都在发出求助信号:“帮帮我,我该怎么办?”

一味地指责和抱怨,只会让孩子肩负双重的“情绪包袱”,身心备受摧残。

学会读懂孩子的内在需求,帮他逃离坏情绪的漩涡,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孩子生气时,90%父母的反应都错了

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表示:

孩子具有一种天生的、自然的本能,想要执着于实现全部的愿望。但他们的生理和情感发育,超过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孩子的探索能力与生俱来,但他们很难正确表达情绪,更不懂得识别情绪的好坏。

而让孩子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是因为很多家长犯了这三个错误,火上浇油:

①以暴制暴

典型的“压制策略”,这种短效的方法治标不治本。

一味压抑孩子的情绪,就像不断充电的电池,要么导致电池老化,要么直接爆炸。

表弟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好孩子”,从小到大几乎没发过脾气。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他很想要超市的一款玩具,哭着闹着不肯回家,后来被爸爸狠狠毒打了一顿。

从那以后,他学会了听话,他不再任性耍脾气:被同学欺负,他忍了;被老师误会,他没有解释;被同事陷害,他咽下委屈。

所有人都说他听话懂事,却没有人知道,他被抑郁症折磨了整整7年,痛苦不堪

父母的暴力相待,无疑堵死了孩子的宣泄口,继而引发更激烈的情绪。

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也是一个不被接纳、自我攻击的孩子。

②过分溺爱

有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孩子说一不二,有时候犯错误了还以“他还小”来维护孩子。

尤其是,想要的东西不给,一哭一闹就“管用”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纵容和溺爱的行为,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

“不顺着我来,我就哭,反正我一哭就准行。”

长期以往,孩子默认发脾气可以得到一切,逐渐养成横行霸道的坏性格。

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有时候孩子哭,不安慰还好,一安慰反倒哭得更起劲了。

本来孩子想哭,只是一种简单的表达:我需要帮助。

但妈妈及时做出回应,孩子便自动代入“受害者”的角色,收到了“我应该哭”的信号。

长期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容易变成温室里的花朵。

走入社会后,一旦失去优待,脆弱内心无法承受落差,就会很容易变得内耗不自信。

③冷处理

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有一期,郭涛和儿子石头“冷战”。

当时,石头手臂受伤想跟爸爸撒娇,但郭涛不理;石头有小脾气不肯回家,郭涛直接把他关在门外,不搭理他。

吓得石头立马跟爸爸示好,并表示以后会听话的。

看起来,郭涛的冷处理得到了有效的管教作用,可实际上呢?

当被问“爸爸是否爱自己”时,石头支支吾吾:

“有时候爱吧,不爱我,就是他不理我的时候。

闪烁其词,令人心疼。

对孩子而言,闹脾气有时候并不仅仅是发泄情绪,更是为了证明父母对他的爱。

父母冷处理的态度,无疑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了”“就是因为我不好才这样的”。

一度沉浸在消极的情绪,最终形成讨好型人格。

你处理孩子的情绪的方式,决定了他的性格与情商

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Susan David说:

一个人的情商有一个非常大的决定因素,即情绪敏感力。

而取决情绪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时候他释放情感时,父母对他的态度。

面对孩子发脾气,优秀的父母往往用爱浇灌,帮助孩子从情绪中走出来。

具体怎么做呢?可以从这三件事开始。

①及时清理自己的情绪瓶子

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孩子哭闹的时候,你是什么反应呢?

大多数父母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

这意味着我们情绪不够稳定,内心已经被负面情绪填满,无法容纳任何繁琐小事。

这个时候,不妨尝试写写觉察日记,记录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梳理一下自己为什么会产生不好的情绪和行为。

下次再遇到孩子的闹心事,你就会从容很多。

②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引导表达

李湘教育孩子的方式,堪称教科书级别。

有一次,李湘因为女儿王诗龄没有完成作业,不问清原因就批评了她。王诗龄一气之下挂掉了电话。

换做其他父母,可能立马就炸了。但李湘没有,而是温柔地跟女儿道歉:“我知道你因为爸爸妈妈冤枉你而生气……”

王诗龄从激动愤怒到抗拒,最后慢慢柔软下来,并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你看,孩子的情绪波动,在父母的“推动”下完成的。

不管孩子对错与否,父母应该先尝试理解孩子的情绪,让他明白:我有这样的情绪不代表我不好。

接着,再学着当一个倾听者,给孩子一个诉说的机会,修复自己的心情。

当我们接纳并尝试理解孩子时,他们会获得足够的信任,也更愿意听从父母的引导。

③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法

你可以通过“我觉得+你觉得”这个公式,帮助他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我觉得你可以告诉爸爸,因为他答应你陪你去公园,结果爽约了,所以你现在很生气。他应该跟你道歉,并补偿你一次。你觉得呢?”

“或者说,你还有更好的方法,说出来我们来看看怎么样?”

当孩子意识到你足够尊重他,愿意聆听他的想法,他便更容易主动接受我们的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他能学到更了不起的东西:

了解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慢慢控制好脾气,知道当前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如佛洛伊德所说: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当孩子情绪焦躁时,我们要用耐心教他如何战胜“情绪”,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合理的释放。

在爱和尊重的阳光下成长,孩子会更积极向上、阳光自信,成为情绪的主人。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发脾气时,你的反应,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