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村,那安静的景象让我感触颇多。曾经村里放假时满是小孩子嬉闹玩耍的热闹场景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大多孩子都抱着手机,少了那些充满活力的户外游戏。
但细细想来,这又何止是乡村孩子的现状呀,城里的初中生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城里的街头巷尾,碰到那些穿着校服的初中生,你会发现他们大多行色匆匆。
就像我儿子靖宝,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就得挣扎着起床,睡眼惺忪地洗漱完,随便吃几口早餐,便被家长催着出门去学校了。
到了学校,那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课间休息时,教室里也没几个能真正放松玩耍的。我有次去学校找他,课间看到他和同学的对话,同学喊他:“小宇,出去透透气呗。”小宇无奈地摆摆手说:“不了呀,上节课老师留的那几道数学题还没做完呢,下节课老师就要讲了,得赶紧做出来呀。”
放学后,也不是就能轻松了。孩子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坐在书桌前,打开手机开始查看班级群里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然后一项一项挨着完成。
遇到难题了,就在学习软件上搜搜讲解视频,或者拍照问问老师同学。
等好不容易把作业都弄完了,想着休息会儿吧,可又惦记着马上要考试了,得复习复习知识点,做几套模拟题啥的。
周末呢,本应是放松玩耍的好时光呀,可各种课外辅导班在那等着呢。
儿子也曾跟我抱怨过:“妈妈,我都好久没好好出去玩了,周六日不是在上辅导班,就是在家写作业,感觉比上学还累呢。”
我无奈,这周末取消了辅导班课,陪儿子出去吃了一顿,还找了个伴儿玩了个痛快。
而且呀,现在社交好像也成了难题。
虽说大家在学校天天见面,可真正能深入交流、一起玩耍的机会并不多。
好多孩子在学校聊的都是学习、考试这些事儿,课余时间也大多被手机占据着,不是刷短视频,就是玩会儿小游戏,少了那种面对面一起欢笑、一起运动的快乐时光。
还有那无处不在的优绩主义带来的压力,学校里有各种竞赛、评比活动,家长们也总是念叨着要考出好成绩,上个好高中,孩子们只能一刻不停地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面对这些,咱们真得想想办法呀。
学校方面也尽力合理地安排课程和作业量,组织了一些有趣又有意义的校园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能真正放松放松,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家长们也别只盯着成绩,多鼓励孩子出去参加些户外运动,约着同学一起聚聚玩耍呀。
社会上也可以多提供一些适合初中生参与的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啥的,让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生活、收获成长,而不是整天围着学习和手机打转。
咱老想着以前的日子简单快乐,哪像现在的初中生这般辛苦呀。
但既然时代发展到这了,咱们就得齐心协力,帮着孩子们去化解这些成长中的“苦”,让他们的初中生活既能学有所得,又能快乐无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