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有点粗心;孩子挺聪明的,要是要用点心就好了;我家孩子数学不好,是不是不够聪明?
一个孩子聪明不聪明,真的能一眼看出来吗?
对号入座一下,看看你家孩子中了几条?
1.聪明的孩子,眼里会有“光”
眼里有光,是好奇心的火花。
数学大师丘成桐说,兴趣是一种驱动力,对孩子来说,学到多少只是不见得最重要,好奇心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才是决定其最终事业的关键。
聪明的孩子通常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内驱力和数学兴趣哪里来?正是来自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探索的欲望。无论是好玩的桌游,生活中的数学,还是书本上新的知识点,都能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这种好奇心,是推动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源动力。
2.机灵的孩子,只是“小聪明”
有些孩子看起来很机灵,但学习成绩并不好,其实有可能并不是真的“聪明”。
这些孩子往往很活跃,反应很快,甚至有点调皮,很多老人们都认为这是“聪明”的表现。然而,智力水平高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包括解决问题能力、深度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很多看起来“聪明”的孩子,只是兴奋度高,最多只是“小聪明”,并不一定具备真正属于智力的核心能力。这种“机灵”,停留短暂而表面,缺乏真正思维的深度和持久性。
另外,特别机灵的孩子,干扰他的因素太多了,周围环境的声音、社交的声音,都会影响到他,甚至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崇拜、家长的期望,都能让他分心。而真正智商高的孩子,会剔除这些干扰,屏蔽这些诱惑,即使在嘈杂的环境里,照样可以学习。
所以最后成功的孩子、取得成绩最好的孩子,往往并不是班里那个最活泼的、最好动、最机灵的孩子……
3.专注的孩子,是“大智若愚”
有些真正聪明的孩子,其实表现出来并不会那么的机灵,因为他会很专注,可能会沉浸在他自己的思考里,甚至看起来有点憨憨的,就像韦神这样的。
他们会有很强的专注力,能自律。注意力集中的孩子,能够专注地做一件事,不容易被外界干扰,这样的品质也有助于学得更好。
但这些孩子的思维,却不如外表那么“普通”,他们其实逻辑性非常强,智力发展得很好,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强。
机灵只是浅层的敏捷,而聪明是深度的领悟。
4.“动”脑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聪明的孩子爱动脑筋,“脑洞”很大,有超强的学习能力。
这些孩子学东西很快,一点就通,是因为他们学习不仅仅是在听,是带着脑子在学,边学边想。他们在玩桌游时候都能迅速理解规则,思考获胜技巧,甚至还能指导其他孩子呢。
他们在动脑筋的时候,是一种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不是急于寻找答案,而是先分析问题、拆解结构、寻找规律,这样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脑洞大开,想象力丰富,看到一个知识内容,就会想到其他的,进行知识连接,触类旁通,这实际上是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孩子更容易开窍。
5.努力的孩子,并不是“笨鸟”
天赋不够,努力来凑?不,其实努力本身也是一种能力,有的人想努力,却使不上劲,努力不起来。一个人能努力到什么程度,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天赋。
有的孩子看起来好像没那么“聪明”,智商不是特别高的样子,但是他遇到难题绝不服输,百折不回,越挫越勇,久而久之就会发现,他竟然到了很多看起来“聪明”的人达不到的高度。尤其是记性好的孩子,不一定学东西特别快,但是学过了记得牢,这其实也是聪明的一种表现。
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看上去有点傻乎乎的,最终却能成为武功那么高的大侠,你能说他不够聪明吗?他的执着,他的坚持,他的极其顽强的毅力,也是一种天赋异禀。
对号入座一下,你家孩子中了哪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