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期末考试,女儿小D开始整晚忙活个不停。我问她在忙什么呢。“刷题啊”,头也不抬的回复我。
我看着她面前放着电脑,试卷,文具。一边做题,一边去查查电脑,然后又奋笔疾书。
我感觉有些问题,她这“刷题”看着不太对。很多孩子会掉到刷题的3个“大坑”中,我必须要和她说说。
01
第一个坑:不同阶段,同一个方法
很多孩子在刷题时,最常忽视的一个问题: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刷题方法。如果忽略这一点,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降低学习效率。小D今天的复习就犯了一个典型错误:用新学阶段的方法刷复习阶段的题。
了解各个阶段做题的目标以及应该怎么做,是孩子在“刷题”中需要领会的第一件事。
不同阶段的刷题目标和方法:
1. 新学阶段:扎实基础,搞懂每个知识点
新学阶段的刷题目标是夯实基础,对基本概念理解透彻,对基本技能掌握到位。
错误表现:孩子容易急于求成,做题时靠猜测,而不认真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正确方法:
- 一旦遇到模棱两可的题目,立即停下来,查阅教材、笔记或教辅,直到彻底搞懂。
- 把理解形成的知识点直接标注在教材上,方便后续复习时快速回顾。
2. 巩固阶段:综合应用,找到解题规律
巩固阶段的任务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点结合起来,练习综合性题目,逐步提高熟练度。
错误表现:孩子容易在遇到难题时钻牛角尖,浪费大量时间反复尝试。
正确方法:
- 如果难题卡住,可以先看答案,学习解题思路,然后归纳题型和方法。
- 通过错题本总结常见的“套路”,例如题型归类、解题技巧等,学会举一反三。
3. 复习阶段:提升速度,模拟实战
复习阶段的目标是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通过模拟考试积累实战经验。
错误表现:孩子习惯于一边查公式一边做题,效率低下。
正确方法:
- 设置计时练习,让孩子习惯考试节奏,尽量避免查阅材料。
- 通过高频练习保持“手感”,专注于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刷题并不是机械重复的过程,而是一个阶段性任务。孩子需要在每个阶段明确学习目标,选择相应的刷题策略。只有掌握方法,刷题才能真正成为提升成绩的工具,而不是低效学习的枷锁。
02
第二个坑:眉毛胡子一把抓,无主次
很多孩子在刷题时都会犯一个常见错误:不分轻重缓急,一头扎进题海。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让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要想让刷题真正有效,孩子必须学会区分题目的价值,抓住重点,跳过无用功,这是在刷题中要掌握的第二个关键。
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价值:
必须掌握的基础题:基础题必须掌握,但已经能够轻松应对的题目,不需要再重复做。
具有挑战性的重点题:这类题目能帮助孩子提升解题能力,值得重点研究。
拓展思路的题目:一题多解或者题型新颖的题目,可以帮助孩子探索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我曾经见过一个高一学生的“错题本”,却发现它其实是一个“好题本”。他不仅记录了自己做错的题目,还标注了值得研究的好题,比如“一题多解”或者“题型新颖”的问题。他会为每道题目添加标签,例如“机械解法”“极简解法”等,这种归纳总结的习惯,让他的刷题效率远超其他同学。
相比之下,很多孩子的错题本只是把错题抄了一遍,既没有思考错在哪里,也没有总结类似题型。这种机械整理不仅无助于提升学习,还让孩子丧失了反思的机会。
家长和孩子该怎么做?
- 选择合适的参考书:不要盲目买难度过高或过低的教辅书,要根据孩子当前水平和学习阶段选择合适的材料。
- 逐步培养挑题能力:从小学阶段开始训练孩子筛选题目的能力,逐步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对自己最有价值的题目。
- 制定做题计划: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每天设定适量题目,确保有重点、有节奏地完成练习任务。
02
第三个坑:爱背套路,不谈理解
很多孩子在刷题时喜欢靠“背套路”来应对考试,而忽视了对题目背后知识的真正理解。短期内,套路式的刷题似乎可以提高效率,但一旦面对陌生题目或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这种方法很容易“失灵”。
要始终把理解凌驾于做更多题、更快地做题之上,这是孩子们在刷题中要领悟的第三件事。
我的一位朋友在课后的“成功班”(补差班)给孩子们讲题。发现他们对于一次函数图像的平移等方面基础不好。于是他让孩子们来画画图看,结果孩子们没有动笔,问老师说他们记得这个有一个“口诀”,他们只是忘记了。
的确有口诀。但是第一步不是口诀。口诀是为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快速度、节约时间。可是孩子们硬生生把数学变成了“文科”,靠背过日子。
小学阶段可以靠记忆获得不错的成绩,所以孩子们就有了路径依赖。因此,家长要注意,小学阶段不要揪着成绩不放,而是要盯着理解不动摇。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提问,了解他们的学习模式。如果他展现出愿意钻研而获得理解,积极鼓励;如果表现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则要注意积极引导。
如何让孩子从“背套路”转向“重理解”?
1. 提问引导法
家长或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去理解,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例如:
- “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
- “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解题?”
- “如果条件改变,结果会怎样?”
2. 操作验证法
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等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抽象概念。
例如,在学习几何时,让孩子自己画图、标注角度,验证结论是否正确,而不是直接记住公式。
3. 知识关联法
帮助孩子将新知识与已掌握的知识建立联系,例如通过思维导图、知识树等工具梳理知识结构。
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全面地理解一个知识点,而不是孤立地记忆套路。
4. 鼓励阅读与思考
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科学启蒙类书籍,帮助他们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知识的逻辑和乐趣。
例如,物理或数学的故事书,可以让孩子在理解中培养思维深度,而非机械记忆。
刷题的核心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家长要帮助孩子摆脱对“套路”的依赖,培养深入理解的习惯。只有当孩子真正理解了知识点,他们才能应对学习中不断出现的新挑战,实现从“做题机器”到“高效学习者”的蜕变。
总结一下:
- 了解各个阶段做题的目标以及应该怎么做,是孩子在“刷题”中需要领会的第一件事。
- 学会区别对待题目,是孩子在刷题中要掌握的第二个关键。
- 始终把理解凌驾于做更多题、更快地做题之上,这是孩子在刷题中要领悟的第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