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小学里,那些内驱力强的孩子,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最近橙子妈妈在和朋友聊天时,听她谈到了一件让人羡慕的小事。

朋友的儿子正在小学三年级,每天放学回家后,主动写作业、复习功课、练习钢琴,几乎不用家长操心。即使偶尔遇到难题,也会努力钻研,直到完全弄懂才肯罢休。相比之下,朋友的另一个孩子却完全不一样,做作业需要催三遍、吼五遍,哪怕妈妈坐在旁边陪着,也总是拖拖拉拉、东摸西玩。

朋友感叹说:“我真不知道哥哥是怎么长成这样的,自觉到让我怀疑他是不是天生和别人不一样。”

听到这话,我忍不住笑了。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孩子天生像“自带动力系统”,而有的孩子却总要家长推着走?所谓的“内驱力”,真的只是天生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内驱力强的孩子,绝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今天,橙子妈妈就跟大家聊聊:小学里,那些内驱力强的孩子,背后都有哪些“秘密武器”?我们又该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自觉、越来越主动?

01

什么是内驱力?决定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关键

说到内驱力,可能有些爸爸妈妈还不太了解这个词的意思。简单来说,内驱力就是孩子内心的一种动力,它推动孩子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无需外界的奖励或惩罚。

比如,有的孩子学钢琴,是因为自己喜欢音乐;有的孩子写作业,是因为对知识充满兴趣;有的孩子做实验,是因为好奇心驱使。这种“发自内心想要去做”的动力,才是真正的内驱力。

但现实中,很多孩子的学习动力并不是来自内心,而是靠“外驱力”在维持。比如:

●父母说“考好了就奖励你一部手机”,孩子才愿意努力学习;

●老师布置作业,孩子只为了不挨批评而完成;

●家长天天在耳边唠叨、盯着,孩子才会去做该做的事。

外驱力虽然能让孩子暂时行动起来,但一旦外部的“奖励”和“惩罚”不再存在,孩子就会原形毕露。而内驱力强的孩子,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保持主动性和持久性。因此,内驱力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心理引擎”。

02

这些“内驱力强”的孩子,都有共同特点

小学里,那些内驱力强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爸爸妈妈们可以留心观察一下,你家孩子有没有这些表现?

(1)对学习、生活充满好奇

内驱力强的孩子,往往对世界充满兴趣,总喜欢问“为什么”。比如,看到天上的云,他们会想知道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学数学时,他们会主动研究题目的多种解法;玩游戏时,他们甚至会琢磨游戏背后的逻辑和规则。

这种“发自内心的好奇心”,是内驱力最初的源泉。

(2)主动性强,不需要催促

内驱力强的孩子,总是能够“自己推动自己”。无论是学习、运动,还是完成家务,他们都能主动去做,不需要爸爸妈妈一遍遍地提醒。比如,放学回家第一时间写作业,而不是玩手机;周末主动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不是总等家长安排。

(3)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们有很强的“抗挫力”。当遇到一道难题、一件棘手的事情时,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而是努力尝试各种方法,直到找到解决办法。这种“坚持不懈”的品质,也是内驱力的体现。

03

为什么有些孩子缺乏内驱力?父母可能在哪些地方做错了?

很多家长可能会问:“为什么我家孩子就没有这种内驱力呢?是不是我家孩子天生不爱学习?”

其实,孩子的内驱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如果孩子缺乏内驱力,背后往往是以下几种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

(1)过度控制,让孩子失去了“自主感”

有些家长总是喜欢替孩子安排一切,从什么时候写作业,到该报哪些兴趣班,全都一手包办,甚至连孩子的生活小事也不放手。这种过度控制,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生活完全被父母掌控,失去了选择权和自主感。

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依赖、越来越被动,做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出于内心的动力。

(2)过度奖励,让孩子产生“功利心”

有些家长喜欢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比如“考100分奖励你买玩具”“背完课文给你发零花钱”。短期来看,这种方法确实有效,但长期来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功利,只在有奖励的情况下才愿意努力。一旦没有奖励,他们就会觉得“没必要费力”。

(3)过度批评,让孩子失去信心

还有一些家长,总爱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多努力,你怎么就这么懒?”“你这么笨,怎么考得过别人?”这些批评和否定,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够好”,从而失去努力的动力。

04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这些方法家长要学会

内驱力强的孩子,并不是“天生自觉”,而是父母用科学的方法一点点培养出来的。以下是橙子妈妈的一些建议,爸爸妈妈们可以试试看:

(1)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

孩子只有感受到“我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才能激发出内驱力。比如:

●让孩子自己选择要报的兴趣班,而不是替他决定;

●让孩子自己安排周末的时间,而不是一味催促;

●让孩子自己规划学习目标,而不是家长一手包办。

当孩子有了选择权,他们才会觉得“这是我想做的事情”,从而更愿意主动去做。

(2)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内驱力的起点。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多带孩子去看书、看展览、看电影,开阔他们的视野;

●多和孩子讨论一些有趣的话题,比如“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古代人是怎么生活的”;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

当孩子对世界充满兴趣时,他们自然会主动去学习、去探索。

(3)鼓励孩子挑战困难

孩子的内驱力,不是在舒适区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爸爸妈妈们可以鼓励孩子:

●试着完成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比如学一首较难的钢琴曲、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遇到挫折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多尝试几种解决方法。

每一次克服困难,都会让孩子的自信心更强,内驱力也会随之增强。

(4)给予孩子足够的认可和支持

孩子的内驱力需要“正向反馈”来维持。每当孩子主动完成一件事情时,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及时给予认可,比如:“妈妈看到你今天主动写作业了,真棒!”“你这次自己解决了难题,太厉害了!”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05

给爸爸妈妈们的一句话

橙子妈妈想对爸爸妈妈们说,内驱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它需要时间、耐心和爱。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自驱型”孩子的潜力,关键在于父母是否用对了方法。

小学阶段,是孩子内驱力培养的黄金期。请相信,只要我们用心陪伴、科学引导,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理引擎”,成为一个自信、独立、主动的人。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小学里,那些内驱力强的孩子,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