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看到孩子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很多爸爸妈妈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报补习班。可是听听这位从小学到初中数学都保持满分的学霸怎么说,与其花大把时间金钱去补习,不如帮孩子培养这几个关键能力。
他的班里曾经来过一个转学生,那孩子的爸妈可劲儿给他报补习班。每天放学就直奔各种辅导机构,晚上写作业到半夜。可成绩呢?半年下来还是原地踏步。
这位学霸以前学数学是什么样的经历呢?说实话,他从来没上过补习班,但从小学到初中,数学成绩一直都是满分。
大家肯定会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校里学会自学。
每一门课程都是老师讲解定义和概念,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或者一道题目,再结合知识点讲解,然后就是讲解一些经典题型,然后老师再布置一些作业巩固知识点,确保学生已经接受并了解这个知识点。
如果将这个过程交给自己呢?能不能自己学习一些概念,自己去看例题的解法,然后自己再做一些题目呢?结论自然是可以的,这就是自学的过程啊,要知道在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后是没有老师教学的,同样的,进入社会也是没有老师讲解工作中的细节。
能从学校里面带走的最贵重的东西从来都不是知识,而是孩子的自学能力,如何靠自己完成一个章节的系统知识点学习才是孩子应该直面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二个法宝,就是重视逻辑思维训练。
他妈妈常说他从小就爱问为什么。”为什么圆的周长要用π?””为什么负数乘负数等于正数?”问得她都烦了。但正是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帮他建立了严密的数学思维。
记得有次月考,最后一道大题可难了,好多同学都放弃了。他一看题目就想:”这不就是套用之前学过的定理吗?”于是把思路理了理:已知条件是这个,要证明的是那个,中间需要用什么定理连接起来…结果轻轻松松就解出来了。
考完试,不少同学问他是怎么想到的。他说:”数学题就像搭积木,你得知道每块积木的形状,才能拼出完整的图案啊。”
大脑喜欢有条理的东西,如果知识点按照某种逻辑搭建起来成为一个整体,那么就很难再忘记,会直接成为自己的本能反应。
第三个秘诀,就是注重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
这个可能会让很多同学不理解,都已经学得那么累了,还要预习和总结?但他觉得,这恰恰是最省力的学习方法。
每天晚上睡前,他都会花10分钟翻翻明天要学的内容。不求看懂全部,但至少要知道大概讲什么。这样第二天上课,就能很快跟上老师的思路。
放学后,他会把当天学的知识点画成思维导图。开始可能觉得麻烦,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复习变得特别轻松。考试前翻翻这些导图,知识点就全回来了。
去年他表弟考初中,表弟父母整天愁眉苦脸的,说孩子数学太差,问他有什么好办法。他就把这些经验告诉了他们。
没想到他们觉得太简单了,非要给孩子报个”快速提分班”。结果呢,三个月过去了,成绩还是老样子。
其实吧,学习数学真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补习班上,不如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真正受用一生的本事。
爸爸妈妈们,你们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