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中写道: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这句话,放在今天的教育环境里,依然显得贴切。
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
尤其是家庭环境,直接决定了孩子的认知,甚至是未来人生的走向。
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呢?
教育博主张雪峰,给很多普通的家庭指明了方向。
用他的话来说:
越是“普通”的孩子,越要立足于现实,为自己的未来铺好路。
比如这3条路,值得普通家庭参考。
或许有些话听着扎心,却藏着无数普通家庭逆袭的密码。
01
别总盯着重点高中
有位家长吐槽说:
“孩子天天补课到晚上十点,成绩还在中游晃悠。”
“这样下去,肯定考不上重高。”
殊不知,有数据显示:
全国普通高中录取率平均57.6%,重点高中录取率不足15%。
孩子考不上重高,并不代表不优秀。
可太多的家长,把全部筹码都押在”进重点”这个独木桥上。
其实,咱得换个思路。
比如说,北京某区重点校长分享过一个真实案例:
有个中考失利的孩子,选择了职高计算机专业,三年后拿到全国技能大赛金奖,直接被保送本科。
现在他做算法工程师,年薪是同龄人的三倍。
这印证了张雪峰常说的:
“普通孩子更需要错位竞争,把赛道拓宽比挤独木桥更实在。”
如果孩子考不上高中,该如何规划呢?
①初三开始,关注职业启蒙课程。
②重点培养孩子,至少两项实用技能。
③提前了解”3+4″中本贯通等升学路径。
做好以上的规划,有助于孩子找准职业发展方向,避开独木桥。
02
把阅读,变成空气
白岩松说过:
“阅读,是普通人最便宜的突围方式。”
但很多家长把买书当任务,结果书柜成了摆设,孩子压根儿不看。
张雪峰在讲座时,讲了个真实故事:
有个打工子弟学校,坚持每天中午20分钟自由阅读,三年后全校本科率翻倍。
这不是奇迹!
而是阅读量积累,随后带来的思维蜕变。
所以,普通家庭要警惕三个误区:
①只看分数不重积累。
②只买”必读书目”,不尊重孩子兴趣。
③把阅读,当作业布置。
用张雪峰的说法,让阅读变成空气,成绩的提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家长朋友们,请给孩子铺好这条路吧。
03
培养”能养活自己”的特长
张雪峰直播时总说:
“别总逼孩子学钢琴画画,普通家庭要培养能变现的能力。”
这话虽然现实,但符合经济学原理。
有调查数据显示:
掌握编程、短视频制作等实用技能的大学生,毕业起薪平均高出18%。
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
高二的学生小刘,喜欢拍短视频,父母支持他系统学习剪辑。
高考后他帮本地商家做推广。
大学期间成立工作室,现在月收入超过父母总和。
这种”接地气”的成长路径,恰恰是很多普通家庭忽视的。
培养孩子实用型特长,需注意三点:
①结合本地产业特点,比如义乌可以学电商运营。
②善用免费资源,中国大学MOOC有2000+免费课程。
③鼓励孩子参与真实项目。
04
写在最后
教育就像是种地!
普通的家庭,更需要选对作物。
张雪峰说的这些路子,本质上是打破固有思维:
与其在传统赛道上拼命追赶,不如开辟新赛道弯道超车。
记住《孙子兵法》那句话: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教育规划,既要脚踏实地,更要出奇制胜。
普通家庭的突围之路!
从来都不是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