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相信大家都曾经或者正在当下,因为学生的违纪行为而感到心力交瘁。我们教师反复教育后,发现这些学生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
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大量时间花在个别违纪学生身上,不仅影响教学进度,还可能忽略其他学生的需求。即使自己苦口婆心,学生屡教不改,甚至对我们教师的批评产生免疫。
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休止的拉扯中,不如换一种思路,少和违纪学生纠缠,保护好自身能量,去寻找更加智慧的解决办法。
一、明确规则,减少纠缠
与其在学生违纪后反复批评,不如在学期初就明确课堂规则和违纪后果。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以及违反规则会带来什么后果。规则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避免因为“心软”而让学生觉得规则可以随意打破。
我们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明了,最好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参与感和责任感。
二、冷处理,避免情绪化
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化的批评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于一些轻微的违纪行为,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比如用眼神提醒、走近学生身边暗示,或者课后单独谈话,避免在课堂上发生正面冲突。
我们教师要知道,冷处理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给学生一个冷静的空间,同时也让教师有时间思考更合适的处理方式。
三、关注班级正面行为,树立榜样
与其把注意力放在违纪学生身上,不如多关注那些遵守纪律、表现良好的学生。通过表扬和奖励正面行为,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向榜样看齐。比如,我们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立“纪律之星”或“进步奖”,让遵守规则的学生感受到被认可和尊重。
记住,表扬一定要具体,我们可以这样说:“你今天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得非常棒!”而不是泛泛地说“你真棒”。
四、温柔以对,引起情感共鸣
有些学生的违纪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家庭问题、学习困难或者心理压力。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课后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有的学生经常在家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就会在学校里老师同学面前找存在感。我们教师可以把温柔的一面展现出来,和违纪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只有让他在心里接受你,认可你,建立好信任,学生才更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
五、寻求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当我们教师发现自己无法单独解决某些学生的违纪问题时,不要硬扛,而是要学会寻求支持。我们教师可以与班主任、心理老师或家长沟通,共同制定教育方案。有时候,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种方式,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需要我们教师注意:与家长沟通时,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不是一味指责学生或家长。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场战争。面对违纪学生,我们教师不必纠缠于他们的错误行为,而是要用智慧和耐心去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少一点情绪化的批评,多一点冷静的分析;少一点无谓的纠缠,多一点有效的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不内耗自己,帮助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