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6岁前,孩子的2个“坏毛病”,其实是爱你,妈妈却总误会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当妈的人都知道,孩子越小越不好带,尤其是6岁前,整天哭闹、黏人,动不动就捣乱,家里鸡飞狗跳,谁带谁知道!

很多妈妈都觉得:“这娃真难带!我是不是养了个‘小冤家’?”

可事实上,这些烦人背后,却藏着孩子最深的爱,只不过咱做大人的看不懂,总把孩子误会了。

6岁前,孩子的2个“坏毛病”,其实是爱你,妈妈却总误会。

一:一离开妈妈就哭闹、不让你出门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孩子1岁多时,妈妈想去趟厕所,孩子就在门外哭得撕心裂肺,好像你一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

3-4岁了,上个幼儿园也是天天哭、闹、抱着大腿不松手,我们每天送孩子去幼儿园,简直比上班还累心;

5-6岁都快上小学了,有时候妈妈要出门买菜,孩子还会站在门口闹脾气,就是不让妈妈走,搞得你烦得要命。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烦躁、失去耐心,甚至忍不住大声吼孩子:

“你怎么这么烦人?妈妈就去一会儿,你哭啥哭!”

但你知道吗?

孩子之所以这么黏你,不是故意找茬,而是因为他太爱你了。

孩子小时候还不懂怎么表达感情,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妈妈不能离开我,我好爱她,想她一直陪着我。”

于是孩子会用哭闹、黏人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爱和依赖表达出来。

但可惜的是,大多数父母不懂,反而误以为孩子是故意刁难自己,结果一急起来,对孩子就是一通吼:

“你怎么这么烦人啊?一天到晚不让我做事,真是白养你了!”

越吼,孩子心里越没安全感,哭得更厉害,父母就越生气,形成了恶性循环。

其实,只要你理解了孩子背后的动机,就能换一种做法:

①出门前,蹲下来好好抱一抱孩子,告诉他:“妈妈只是出去一小会儿,很快就回来。”

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与确定性,自然就不会闹得厉害。

②平时多给孩子安全感。

比如每次离开家门时都重复一句话:“妈妈一定会回来。”

孩子内心稳定了,他自然也不会那么焦虑。

只要这样做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好带。

二:孩子总爱“捣乱”,惹你生气

几乎所有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1-2岁,你越不让他碰的东西,他越要去碰。比如家里遥控器、手机甚至剪刀,他偏要抢,搞得你又急又气。

3-4岁,你忙着洗衣服、做饭,他非得来厨房捣乱,菜叶子撒一地,水也倒得到处都是,你越忙他越闹腾,越不让他碰,他越故意给你添乱。

5-6岁,他总爱在你忙着的时候问你问题,或者你在做家务时非要“帮忙”,结果越帮越忙,搞得你心烦意乱。

你越急,孩子捣乱得越厉害,我们忍不住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烦人,这不是给我添乱吗!”

但其实你不知道,这个“讨嫌”举动背后的真相却是:

“妈妈,我想和你待在一起,我想得到你的关注!”

孩子越喜欢“捣乱”,说明他心里越渴望父母的爱。他其实是在用错误的方式,试探着靠近你,希望你能看见他。

很多家长却恰恰相反,误以为孩子是在故意捣乱,是故意跟你作对,于是大声责骂他、呵斥他、甚至冷落他。

结果孩子感觉不到爱,反而闹得更加厉害。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特别简单:

①孩子越乱,你越不能吼他。

停下来陪他玩几分钟,给他讲两句话,他满足了,自然就不会继续捣乱了。

② 孩子帮倒忙的时候,先感谢他:“谢谢宝宝帮妈妈”,再教他正确的方法。

他感受到被尊重,自然会更听话。

三:为什么我们会误会?

很多妈妈都误解孩子,是因为我们习惯用大人的眼光看孩子,觉得孩子调皮就是不乖,哭闹就是不懂事、捣乱是故意的。

但其实0-6岁的孩子,他还不懂得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他喜欢你,就只能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行为去表达,比如哭、闹、捣乱,甚至故意做一些让你生气的事情。

孩子这么做,其实只是想让你多陪他、多看他一眼,多给他一点关爱。

当知道孩子这两种“坏毛病”背后的真相之后,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

●孩子哭闹黏人时:

一两岁时,直接抱抱、哄哄;

三四岁时,出门前固定说一句话,让他知道你一定回来;

五六岁时,多跟他聊天沟通,减少不安感。

●孩子爱捣乱时:

一两岁时,陪他一起玩玩别的;

三四岁时,多夸他,给他个小任务;

五六岁时,教孩子帮忙的正确方法,顺势培养自信。

孩子0-6岁这几年,虽然最难带,却也是他最需要你、最爱你的几年。

那些让你觉得心烦的哭闹、捣乱,可能恰恰就是他对你表达爱的最好方式。

当你下次再面对这些“坏毛病”时,记得多一点耐心、少一点误解,你就会发现:孩子没那么难带,你们之间反而越来越亲密,关系越来越融洽。

毕竟,孩子的爱,就藏在这些小动作里,千万别再误会了,错过了最珍贵的亲子时光。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6岁前,孩子的2个“坏毛病”,其实是爱你,妈妈却总误会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