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挑食,长大后并没有发育不良,但妈妈摔碗的破碎声和爸爸的怒骂声,至今让我恐惧不安……
孩子多吃点零食,就不停的给孩子讲大道理。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 就被判定未来只能扫大街。
🌟糟糕的家庭,会在小事上不断消耗对方,这种环境长大的小孩,心力交瘁、如履薄冰,遇点小事就要应激。
🌟有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而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ㅤ
🌟作为父母,真的别在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内耗孩子、自己乃至整个家庭了!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贫穷, 而是无休止的内耗。
孩子最害怕的,也不是物质匮乏, 而是父母不断的数落与打压。
🌟李玫瑾教授说:“心理学上最残忍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怕你,如果一个孩子在家被父母欺负,那他一定会被全世界欺负。父母要允许孩子适当的顶嘴和叛逆,不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
🌟在小事上不停消耗孩子, 不仅会让他身心疲惫、失去动力, 甚至拖垮整个家庭的氛围与运势。
🌟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并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选择更智慧的方式管教,用理解和引导代替指责,用正面支持取代无止境的挑剔与打压。
🌟别在小事上较劲,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如果孩子打翻了一碗汤,我们要先检查孩子是否烫伤受到惊吓。
然后以事实为导向地说:“汤洒了,我们来把地拖干净吧,下次要注意了”。
孩子会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灾难,只需要清理一下就可以了,后果是可以承担的。
因此,孩子只需要专注于解决问题,不会消耗太多精力。
🌟如果父母的反应是怒吼、嫌弃,那么在孩子心里,打翻的不只是汤,还有他的自尊。这样的伤害,影响深远。
🌟当事情发生时,试着不夹带情绪,专注解决问题,多一点耐心与包容,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这才是最珍贵的教育。
🌟别试图事事控制、干涉孩子,被父母管得太紧的孩子,既走不快,也走不远。
真正的爱,是给予恰到好处的陪伴,让孩子主导自己的生活,拥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不要用“懂事”来绑架孩子,也别要求他们像大人一样,一次次让步、牺牲自己的需求。这种妥协,最终只会让孩子长大后变得畏首畏尾、习惯取悦他人,形成讨好型人格。内心空虚,活得小心翼翼,却怎么也换不来真正的快乐。
🌟当孩子在你面前感觉糟糕时,他是不会愿意听你讲道理的。只有当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你的话,他才愿意听。
每次与孩子对话前,先问问自己:我想解决什么问题?
怎么让孩子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
这场对话会拉近我们的关系,还是会引发更多冲突?
🌟当孩子得到正向的肯定与支持,才能在安全感中快速成长,与父母同频共进。
好的父母,不是用力管控,而是用爱陪伴。
学会顺其自然、保持松弛,不在小事上内耗,孩子的内心才会丰盈,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