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一个观点:“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决定他后来往哪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收的三观、认知、处世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未来走向。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给孩子传递了什么样的营养和能量,通常也决定着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人生。
教育最残酷的真相:你永远教不出自己认知以外的孩子
不久前的家庭聚会上,发生了这样一幕:
大人们吃饭闲聊时,几个孩子在一旁追逐打闹。
没过一会儿,就听到卧室传出孩子的哭喊声。
原来是堂姐家的大儿子和亲戚的儿子打了起来,而堂姐的小女儿站在一旁泪流满面。
众人赶忙拉开两个男孩,亲戚的儿子小宇随即便指着堂姐家的孩子破口大骂:
一个破平板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爸妈给我买过数不清的限量版玩具,我从小就去过那么多好地方,见过多少你没见过的宝贝…….
堂姐询问后才得知,原来是孩子们约定好轮流用平板,按照分配好的时间玩。
可轮到妹妹的时候,小宇正玩在兴头上,不仅不愿意还给妹妹,还将对方一把推倒在地。
堂姐家的大儿子见状,立马站出来,没想到小宇直接挑衅般将平板摔了,两人就这样扭打在一起。
之前听家里长辈聊天时提到过,亲戚由于年龄较大才有的这个儿子,所以极尽娇惯。
事实上,亲戚家也不过是普通家庭,可儿子平时穿戴都是名牌。
他们看网上说,多让孩子见世面以后长大才有出息,只要闲下来就带孩子四处旅游。
而所谓的长见识也主要是让孩子认识各种“豪车、大酒店、奢华饭菜”等。
久而久之,小宇和同龄人在一起也会习惯性攀比,有时候出去吃饭都会对服务员大喊大叫,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那天聚会结束后,回家路上,父亲感慨道:
现在的人总是习惯分个高低,连养孩子也要分出个穷养富养。
其实比起物质条件,认知上的“穷人”和“富人”,处理问题以及教育孩子时差距才更明显 。
教育这件事上,有的人总以为“开眼界”就是带孩子旅游。
而聪明的父母,往往都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出发,在前行路上,教会孩子人生的规则,看清世界的真相。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抛开现实不谈养孩子”。
最后不仅让孩子增长了太多不切实际的欲望,还会毁掉一个人的品性和未来。
教育最残酷的真相就是,你永远教不出自己认知之外的孩子。
人没有正确的三观做基础,没有足够的认知做内核。
即使看遍了万千世界,也依然还是“井底之蛙”。
真正的富养,不是给孩子金山银山,也不是带孩子到处旅游。
而是早日教会孩子人生的路该怎么走,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未来才能看到更多美好的风景。
教育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说:
人在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的折射,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每个孩子最后会长成什么样的人,不一定跟家庭的经济基础有关,但通常跟父母的教育方法密不可分。
之前了解过两个家庭的教育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是位于河北沧州市某村庄里的普通人家:
父亲饱受精神疾病困扰,母亲还失去了行动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却培养出了一个成绩优异、懂得感恩、大好前程无限的孩子。
他就是以744分的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的学霸庞众望。
不管一路走来多么坎坷,他永远带着阳光的笑容,因为从小母亲就告诉他:
“人面对困难,要坚强地走下去。”
在他看来,虽然物质上比较困难,但是情感上他比其他人都收获得多。
即便因为优异成绩有了一些光环,他没有就此自傲,而是始终认为,要多看、多学、多经历、多体会。
第二个是被众人称为“另类豪门”的郭晶晶霍启刚夫妇的家庭日常:
霍启刚虽然出身豪门,却没有因此就被娇养。成长得十分独立。
而郭晶晶虽然成为了旁人眼中的“豪门媳妇”,却也从未就此享受奢靡,夫妻俩的生活用度都十分朴素简单。
有了孩子后,除了身心健康,他们也十分看重孩子的习惯养成、认知培养。
假期时,他们会陪伴孩子去稻田里学习插秧,体验劳作的不易,教会孩子珍惜拥有的一切。
不禁想起作家孙生龙的一句话:
这年头,不是有钱人,也不是有权人,而是有心人的天下。
其他都是假的,拼智慧、拼给孩子最好的传承,才是真的。
一个家最高级的炫富,不是房子,也不是车子,而是养出一个人格健全、精神富足的孩子。
丰富的物质基础,或许可以让一个人在生活质量上无忧无虑。
但纵观一生,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以及一个强大的灵魂,才能真正使人从容踏实的立于人世间。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曾在课堂上,讲到一句话:
“以何眼观世界,观到何种世界。”
教育亦是如此。以什么样的认知水平引导孩子,就相当于为孩子铺就了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父母的认知层次,就相当于孩子看世界的眼睛。
记者周轶君有一次在访谈中,谈起自己的教育观。
她表示:“父母影响孩子最深的,并不是那些所谓的理念,而是生活细节。”
在她的认知里,父母希望孩子喜欢音乐,或者是读一些高雅的东西,这些理念的东西都不一定会对孩子的人生影响多么深刻。
父母给孩子留下最深的痕迹,其实是特别细小的事情,比如做菜的步骤、打理家务的方法等生活上的技能。
因为“理念”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去改变,而你在他生活里留下这些细节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孩子的未来道路还会拥有各种新的可能,而足够扎实的认知水平和生活能力才是托举孩子奔赴下一个旅程最好方式。
儿时旅游的记忆或许会随着岁月的流转变得模糊,但一路走来养成的习惯却会在人生路上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仅会用生活实践带着孩子领悟各种规则,还会趁早通过好习惯的养成,让孩子练就这3个能力。
1. 独立生活的能力:
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做家务,整理衣物、打扫卫生等。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也可以教他学习一些烹饪技能,引导孩子自己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学会管理时间,珍惜每分每秒。
也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他们自己学着制定预算,通过记账、分配金钱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2. 情绪管理的能力:
教会孩子认识到每种情绪存在的合理性,并正确看待自己心情的起伏。
让孩子明白,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是成就美好人生的一把关键钥匙。
3. 对抗挫折的能力:
当孩子应对挫折时,父母首先应当给予足够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支持,避免让孩子觉得孤立无援。
其次要懂得鼓励孩子在遇到挫折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收获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请告诉孩子,人要学会适应变化,接纳生活的不完美,才能获得更多的能量,遇见真正的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