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千千万万中国式父母中的一员,如果你也总是对你的孩子百般挑剔,万般不满,从小到大你的孩子从来没有从你口中得到过一句肯定和赞美,你看到的永远是孩子不足的地方。
小时候你总说孩子不够聪明,不够勤快、不够礼貌,不够乖或者太乖,不懂事,脾气太大,话太少或者嘴太笨,太皮或者太内向,眼睛不够大,鼻子不够挺,嘴巴太宽,眉毛太稀,不够节俭……
长大后又会说太懒了,朋友太少,性格太糟,气色太差,头发太少,不够孝顺,挣太少,脾气太大,不够孝顺,不懂感恩,不会打扮,眼圈太重,太洁癖或者太邋遢,乱花钱,太挑剔,太任性,太离经叛道,做事太死板或者太胡来……
总之,在你眼里,似乎你的子女就没一点好的,你可能觉得你在帮他们指出问题,只有你指出了他们才知道哪里有问题,进而改正,你在为他们好,你在表达关心。
也可以说,其实你在表达你内在的焦虑和恐惧,也许在你看来孩子有问题代表你做父母还不到位不够尽责,你希望孩子能够消除ta身上的问题,进而减轻你的内疚和焦虑,进而让你以及所有人认可你作为父母的价值和优秀之处。
可是你想不到的是,你的这种所谓的关心的方式,让孩子失去了自我认可的能力,让孩子习惯性自我否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让孩子无法建立起稳固的内在价值体系,让孩子无法活出自我,只能从他人的认可中获得满足,让孩子也变得苛刻和挑剔,不会欣赏和赞美他人,在人际关系里屡屡受挫。
所以,此刻,你还觉得你负面的关心对孩子有用吗?能够帮孩子活得更好吗?能让孩子面对世界少受挫吗?
不是的,大多数孩子并没有那么强大,ta在你日积月累的指责和批评中失去了生命力,变得畏畏缩缩,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亲密关系,拥有强烈的不配得感。
他们需要花费很多的努力和时间,才能重新看见自己、认可自己,不再内耗,不再发起内在的战争,跟自己和解,爱自己,建立起自我的价值标准——这是一条很长的路,可能终其一生,他们还无法走完。
而你原本只要对他可以多些认可,少些批评,ta就可以轻松做到这些,并且将人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充分体验生命的美好,以及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上。
很多时候你总是忍不住抱怨,说你不明白,不明白你都那么努力“教育”孩子了,ta怎么还会变成这样,跟你不亲,有什么事什么都不愿意跟你说,不够阳光,没有什么活力,总是很难坚持一件事情或者做好一件事情,待人接物都不够自信大方,谈不好恋爱或者婚姻关系不和谐不长久……你怎么会不明白呢,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你长期以来的批评式教育的结果啊!
作为孩子,也许你总是在想,父母他们难道就不能够看到你好的一面,然后认可你吗,即使只是偶尔也可以?他们为什么那么执着于那些你不够好或者不足的地方,即使是一点点不足也要放大,让你反复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他们就不能够毫无理由地喜欢你、爱你吗?难道真正的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
是的,理想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但是,父母他们从小也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爱,他们并不懂得怎么表达爱,他们只能用他们以为对的方式去爱你,或者说消除他们内在的不安和恐惧,因为他们坚信孩子的不足就是做父母做得不到位,进而会自我否定和怀疑,也会被外界指责。他们做不到毫无理由地喜欢你、爱你,因为他们也不曾这样对待过自己,他们对你有多不接纳和苛刻,就对自己有的多不接纳和苛刻。
有人说,父母一辈子都在等着子女的感激,而子女一辈子都在等着父母的道歉。
可是我们其实都应该学会放过自己和放过对方,因为真正的爱源于理解,源于你对自己无条件的爱。
作为父母,也许你可以重新理解一下对子女来说他们需要的爱是怎样,也请你学会先爱自己,活好自己的人生,榜样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
作为子女,也许你需要理解父母的局限,并且从此刻起放下他们对你的期待,放下外界对你的期待,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必须要正视他无法符合他人的期待。
问问你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本身的不受外界影响的自我价值是什么——事实上存在即价值,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不然凭什么你身体里有那么多细胞服务于你,凭什么你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所有馈赠,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