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被自恋型父母养大的孩子,一生都会很难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我说的这个很难,并不是指外在生活物质方面的难,而是心理境况。

有些被自恋型父母养大的孩子,甚至能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

昨天我看了一个关于讨论在自恋型养育者身边长大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视频,时长两个多小时,留下几点深刻印象。

首先,自恋型父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们不认为自己有错,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更不会向孩子道歉。

我脑海中立刻蹦出画面:一位瞬间暴跳如雷的母亲哭诉,我给他吃给他穿,好不容易拉扯大了,我还有错了?还要向他道歉?!

我相信这是大多数自恋型家长的第一反应,在他们的意识中,明眼可见的外在条件上,是他们一直在付出,但他们不会考虑孩子的心理状态。

因为心理说白了,看不见摸不着。就如同你没流血,对方就说你没受伤一个意思。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执拗于想让父母意识到,他们多年的养育方式对我身心造成的损害。

但最终放弃,选择闭嘴。

他们不愿意看到自身问题的原因,有两点。

一、维持家长作风,不能接受自己的姿态低于孩子。

二、不认错是一种对于自我意识的保护模式,甚至必要时候要将错误推到他人身上,或者,为自己做出的行为找到合理理由辩解。

曾有个13岁的小男孩儿患重度抑郁住院,她的母亲坐在一旁,边哭边说,我为你这么辛苦,怎么你还抑郁了。男孩儿身形消瘦,背对着她的母亲,一直沉默。

我能理解,母亲的哭,即是可怜男孩儿,但或许更多的,是为自己的操劳鸣不平。

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曾说过一个观点:

孩子天生是父母的“保护神”,他们能敏感察觉到父母心理上的黑洞,然后以牺牲自己的方式去修复家庭关系。

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中,有一集讲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儿,疯狂节食,导致体重到了危险边缘,通过心理疏导,她的父母才了解到女孩儿瘦身执念的背后,是想用不健康的自己换来父母的共同关注,以维系两人之间破裂的情感。

很多人觉得如果我能意识到父母的问题,就不会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我发现并不是这么简单。

并非说你意识到了就能剔除掉养育者施加在你身上的影响,事实是,你会发展出两个极端状态。

一个是当你心理能量虚弱时,会无法自控地展现出和父母相同的特质。

另一个则是你完全否定父母,强迫自己成为与之相反的人。

视频中的学者提到:一个极端状态和另一个180度上的极端状态,都是不健康的。

你会如同摆钟一样随着心理能量的变化而游荡在两者之间。

他还提到很重要的一点,也许你不会如同你父母一般去苛责批判别人,但你会将这份特质内化指向自己。

有意的惩罚自己,不接纳真实自我,有自毁倾向,这些都是我的亲身体验。

我知道父母将他们自己的错误往外推不对,但我会避无可避地继承这个特质,如果我不苛责他人,那这股攻击力就会指向自己。

我总会时不时有惩罚自己的行为出现。比如,我某段时间的购物欲旺盛,买的东西里如果有某件不合适的,明明可以退,但我就不退,而是直接扔掉,让自己损失钱,当然价位不会很高,在10-20之间,以此作为某个节点来斩断购物欲。

被自恋型父母养大的孩子,很容易内耗,形成讨好型人格。

如果父母没有错,那错的也许是我,所以就会习惯性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成年后与人相处中,会本能分析对方的需求,更在乎对方感受。

察觉到自身错误的敏感度高,但同时,被错误击垮的可能性也更大。

我最近才明白了一件事,父母将他们认知里世界的样子告诉给孩子,孩子就会形成对这个世界最初也是最深刻的感知。

父母觉得世界充满危险,孩子就会活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父母觉得世界安全且有趣,那孩子也会有足够的信心去大胆向外探索。

遗憾的是,自恋型父母没办法给予孩子正确健康的世界观,所以成年后,有意识者必须亲推翻,重塑一切。

我们总是一边不喜欢父母,一边又成为了和父母一样的人,这个烙印虽然说很难祛除,但仍旧可以想办法减轻。

犹如纹身不能完全洗净,但可以慢慢减淡,尽管过程痛苦。

我决定不婚育的原因,也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大概率无法消除掉代际创伤。

哪怕我的生活足够富足,我也能意识到问题所在,但一定会在某个烦躁的时刻,展露出如同父母的那一面。

我很怕教出另一个自己,带给孩子痛苦的童年和对这个世界战战兢兢的做派。

遇到什么样的父母我们没法选择,但人生路漫漫,修正的机会一直都在。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被自恋型父母养大的孩子,一生都会很难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