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咱们班的数学第一名今天给我看了他整理错题的笔记本,哇塞,那整理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赶紧跟他聊了聊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发现这里头还真有不少门道。
这不,我今天就把这些干货分享给大家。我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跟我一样,总是让孩子整理错题,可孩子就是不爱整理,整理了也是马马虎虎。这下可好,咱们有经验可以借鉴啦!
整理错题,最忌讳的就是简单地把题目抄一遍,然后写个解析就完事。这样整理出来的错题本,基本上就是一次性的,看完就扔。孩子们看着厚厚的错题本,光是翻翻就觉得头大,更别说去复习了。
那咱们该怎么整理呢?来看看数学第一名是怎么做的。
第一招:错题分类整理法
数学第一名把他的错题本分成了好几个部分:
知识漏洞型错题 – 这类错题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的
思维盲区型错题 – 这类错题是因为思路不开阔导致的
粗心大意型错题 – 这类错题是因为计算不仔细导致的
这样分类有啥好处呢?你看啊,知识漏洞型的错题,重点是要补充知识点;思维盲区型的错题,重点是要拓展解题思路;粗心大意型的错题,重点是要总结易错点。
分类整理不仅让复习更有针对性,还能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最容易犯哪类错误,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地去改进。
第二招:检错三问法
每道错题整理的时候,数学第一名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错在哪里了?
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
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我该怎么避免?
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可真要认真回答起来,就得动点脑筋了。
比如说一道计算题,错在哪里?是符号弄错了还是步骤省略了?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是因为做题太急还是基础不牢?下次怎么避免?是要列个计算步骤提醒还是要多做几道类似的题?
孩子通过这样的思考,能把错题背后的原因都摸清楚,这比单纯地把答案抄一遍要有用得多。
第三招:标记复现法
数学第一名在错题本上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做了标记:
红色 – 特别容易错的题目
黄色 – 有新颖解法的题目
绿色 – 已经完全掌握的题目
每周他都会翻翻错题本,重点看看那些红色标记的题目。如果这次能做对了,就把红色改成黄色。等到完全掌握了,再改成绿色。
这种标记方式特别有意思,就像打游戏升级一样,看着红色的标记一个个变成绿色,孩子的成就感就上来了。
我问他是不是觉得这样整理很麻烦?他说:”其实整理错题就像是给自己的知识库做个备份,要是不好好整理,下次还得犯同样的错误,那才真是浪费时间呢!”
你看,这话说得多有道理。我觉得咱们完全可以把这些方法教给孩子试试。不过呢,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需要咱们陪着他们一起整理,帮他们养成这个习惯。
等孩子尝到整理错题的甜头,发现自己真的能从错题中学到东西,慢慢地就会主动去整理了。到那时候,咱们就不用操心了。
我常说,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整理错题就是这个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环。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帮助咱们的孩子在数学学习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