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朋友们,最近我收到一位学生家长的分享,让我感触很深。她家孩子在全市联考中数学考了满分,但这背后的故事,远比一个满分成绩更值得我们深思。
说起这个孩子小明(化名),从小就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可真正让他在数学上有大突破的,不是什么速成班,也不是什么奥数培训,而是他养成了一个特别好的习惯 – 遇到不会的题目,从来不会轻易放弃。
记得有一次,小明做一道几何证明题时卡住了。换作别的孩子,可能早就翻答案或者找家长要解法了。可他倔强地在草稿纸上画了一遍又一遍,整整思考了两个小时。
“我当时就站在他旁边,看着他一遍遍地画图,改思路。他嘴里还不停地嘀咕:’这条线要这样画…不对不对,应该是这样…’。”小明妈妈说。
那天晚上,小明终于解开了这道题。他兴奋地跑来告诉我:”妈妈,我发现了!原来这道题的关键是要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然后用相似比来解决!”
这就是真正的数学思维在萌芽。很多家长总觉得数学好的孩子都是天才,都是一看就懂。可实际上,真正的数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次次的思考和尝试中锻炼出来的。
小明的数学老师跟我说:”在我教过的学生里,小明不是最聪明的,但绝对是最能钻研的。”在老师眼里,小明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琢磨,遇到不懂的问题总要搞个明白。
比如做应用题时,别的孩子可能一看到分数就头大,赶紧套公式。小明却喜欢把题目情境在脑子里过一遍,想象自己就在那个场景中。这样一来,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我问小明:”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的呢?”
他憨憨一笑:”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觉得数学题目都是有道理的。要是想不通,那一定是我哪里没想到位。我就喜欢一直想,直到想明白为止。”
这话点醒了我。数学学习最怕的就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很多孩子做题时遇到困难就放弃,或者直接去找答案,这样是永远也不会有真正的进步。
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小明总结的学习方法:
一个是画图法。遇到复杂的题目,就把题目中的关系用图画出来。这样不仅能帮助理解题意,还能发现一些隐藏的规律。
还有就是自己出题。做完一道题后,他会试着改变题目条件,看看结果会有什么变化。这种思考方式特别锻炼数学思维。
最重要的是他的错题本。这不是简单地抄题目,而是要写清楚自己当时为什么会错,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他说:”记住错误比记住答案更重要。”
小明妈妈跟我感慨:”现在回想起来,与其花那么多钱去报各种辅导班,不如培养孩子这种静下心来想问题的能力。”
说得对啊!数学学习不是赛跑,不在于做得快,而在于想得透。那些看似灵光一现的”顿悟”,背后都是持续不断的思考和积累。
朋友们,与其着急给孩子报这报那,不如帮助他们培养这种专注思考的能力。真正的数学能力,是在一次次的思考、尝试、失败、再思考中锻炼出来的。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