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是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四方共同关注的事情。从幼儿入园起,老师就开始大展神通,利用各种管理方式保证幼儿不离开自己的视线,保证户外玩具牢固、保证上下楼梯不摔倒……无数个保证与准备,只为避免幼儿受到伤害。如何保障幼儿的安全,就体现在下面的小细节里:
晨间入园
1. 检查幼儿指甲是否过长;
2. 确认无携带珠子、硬币等危险物品 ;
3. 检查幼儿口袋是否有尖锐物;
4. 观察情绪状态,如哭闹需单独安抚;
5. 测量体温,排查传染病症状;
6. 检查鞋子防滑性,避免系带松散;
7. 家长交接时确认特殊事项,如过敏等;
8. 晨检时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
9. 避免佩戴项链、手链等饰物;
10. 确认接送人身份,防止冒领 ;
用餐环节
11. 餐前桌面消毒并静置10分钟;
12. 热汤、热粥需冷却至适宜温度 ;
13. 鱼类食物提前去刺;
14. 坚果、果冻等高风险食物禁入园区;
15. 过敏幼儿食物单独分装并标注;
16. 禁止用餐时嬉笑打闹;
17. 教师需熟悉海姆立克急救法;
18. 餐具破损立即更换;
19. 餐后检查口腔是否有食物残留;
20. 清洁剂与食品分柜存放;
室外活动
21.活动前检查场地是否有碎石、积水;
22. 大型玩具螺丝是否松动;
23. 滑梯下方需有防撞软垫;
24. 幼儿间距保持1米以上,避免冲撞;
25. 禁止反向攀爬滑梯;
26. 秋千摆动时禁止突然跳下;
27. 检查沙池中是否有尖锐异物;
28. 夏季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
29. 冬季检查衣物是否保暖且便于活动;
30. 运动前进行5分钟热身;
31. 禁止穿洞洞鞋、拖鞋运动;
32. 球类活动时提醒勿砸向他人面部;
33. 攀爬架下需有教师定点看护;
34. 活动后检查幼儿是否带石子等物品;
35. 活动后及时洗手并补充水分;
集体教育
36. 手工课剪刀需为圆头儿童专用;
37. 油画棒等材料需通过安全认证;
38. 禁止将小教具,如豆子放入口鼻;
39. 座位间留出安全通道;
40. 电子教具电线不得裸露;
41. 避免激光笔直射眼睛;
42. 使用桌椅边角需有防撞条;
43. 绘画后督促洗手,防止颜料入口;
午休环节
44. 睡前检查口袋是否藏有小物品;
45. 女孩长发需松散以防缠绕;
46. 检查床铺是否有松动钉子;
47. 禁止佩戴发卡、别针入睡;
48. 休息室通道保持畅通;
49. 教师每15分钟巡视一次;
50. 避免被子遮盖口鼻;
51. 空调温度控制在24-26℃;
52. 窗户限位打开,安装防护栏;
53. 起床时观察幼儿面色是否异常;
54. 叠被子时避免扬尘;
盥洗如厕
55. 地面设置防滑垫,及时擦干水渍;
56. 热水龙头需贴红色标识并调控温度;
57. 如厕时避免拥挤,分批次进行;
58. 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冲水按钮;
59. 马桶盖轻开轻关,防止夹手;
60. 洗手液避免挤过量导致滑倒;
61. 检查马桶是否有破损裂痕;
62. 消毒液存放在幼儿不可触及处;
63. 提醒幼儿如厕后整理衣物防绊倒;
64. 消毒灯开关需上锁或高位安装;
65. 教会幼儿”排队等候不推挤”儿歌;
66. 定期检查地漏是否通畅;
过渡环节
67. 上下楼梯扶扶手,不跳台阶;
68. 排队时禁止拉扯围巾、帽子;
69. 室内行走不奔跑;
70. 转角处贴防撞条;
71. 教师需站在队伍首、中、尾关键位;
72. 避免突然转换活动造成混乱;
73. 开关门时留意手指位置;
74. 雨天及时清理走廊水迹;
离园交接
75. 确认家长接送卡信息;
76. 未成年人接幼儿需提前授权;
77. 避免幼儿独自在门口等候;
78. 未及时接走幼儿需有专人看护;
79. 检查幼儿衣物是否穿戴整齐;
80. 反馈当日异常情况,如磕碰;
81. 确认特殊用药已交接清楚;
82. 检查书包是否误装危险物品;
83. 离园前清点人数并记录;
84. 禁止陌生人拍照或近距离接触幼儿;
突发事件
85. 定期演练火灾、地震逃生路线;
86. 急救箱药品每月检查有效期;
87. 教师需掌握止血、烫伤应急处理;
88. 建立传染病上报制度;
89. 配备防暴器材并培训使用;
90. 存留辖区派出所、医院急救电话;
安全提示
91.每日放学前5分钟进行”安全小结;
92.每周五为安全物品检查日;
93.每周开展幼儿安全主题活动。
写在最后
安全无小事,细节见用心。从晨间入园到离园交接,每一个环节的细致守护,都是为幼儿筑起爱的防护墙。让我们共同关注点滴细节,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愿每个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看护下,茁壮成长,绽放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