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卢麒元讲的投资课程,里面一开始就谈到最重要的“三断”,老实说,真的挺有感触的。
他说,要想教育好孩子,想自己活得清楚一点,必须学会三个本事:断是非、断远近、断大小。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深?别急,咱们今天就用特别接地气的话,一点点聊清楚。
01
先说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断是非
什么叫断是非?
一句话,就是搞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绝对不能碰。
这里面,我自己有个理解,也跟你分享下:
不正义的事,不做;不义的事,绝不沾。
这不是简单的“不违法”,是心里要有一条自己的底线。
就像古人讲的:“有可为,有不可为。”
有些事情,看着机会大、来钱快,但脏,黑,不义,咱就是再难,也不能动歪心思。
而卢麒元强调的是:如果你一开始是非没断清楚,那你后面再成功也没啥意义。
方向错了,路越走越远,到头来全是空。
就像开车,目的地是北京,结果你一出发就往南开,那你开得再快,也是跑死了都到不了。
搞清楚方向,远比拼命奔跑重要一万倍。
所以,断是非,是给自己定心丸,也是给人生装上刹车系统。
遇到诱惑、遇到捷径、遇到黑暗的小道,你能及时踩住,不往那边跑。
这样的人,活得安全,也活得长久。
02
再说第二个,断远近
断远近,说白了,就是别光盯着眼前那点小甜头,要学会看长远。
人本能喜欢啥?喜欢舒服、喜欢轻松、喜欢即刻满足。
但问题是,本能往往骗你。
本能只管眼前快乐,从不管你五年后、十年后是啥样子。
就像小时候,谁不想天天吃糖、看电视、打游戏?
可你要是一直放纵,长大之后,蛀牙、近视、废掉的学习能力,全得找你自己算账。
所以,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背叛本能的过程。
要靠理智,靠认知,告诉自己:
现在吃点苦,将来才能舒服;
现在舍弃短期的爽,未来才有真正的自由。
我自己还有个小小的理解——
断远近,其实也包括了别光按照自己的秉性来判断事情,要按照事实来。
有些人,本能讨厌学习,就给自己找理由:“学这个没用。”
有些人,本能喜欢某种人,就盲目信任,结果被骗得裤子都没了。
所以啊,别总跟着感觉走,要用脑子想一想:
这件事,对我未来真的好吗?
这个人,真的值得信任吗?
眼前的选择,是短期快感,还是长期利益?
03
最后一个,断大小
断大小,说得直白点,就是搞清楚事情的重要性,拎得清主次。
卢麒元举了个特别形象的例子:
他说,很多女生选包包能挑三小时,但买基金买股票,只用了一秒钟。
——哎,听着是不是很耳熟?
选一个包,花大半天,选一个可能影响你未来五年财富状况的投资,拍脑门就定了。
这就是典型的拎不清。
本能会让我们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大把时间、精力。
比如逛街、打游戏、追剧,简直废寝忘食;
但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婚姻大事、职业选择、资产配置,反而随便应付。
还有些人,为了刷存在感,花大钱买包包、换手机、炫豪车,
其实那些都是为了虚荣心在消费,根本没真正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所以,断大小,就是要提醒自己:
不要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投入太多,不要在重要的事情上掉以轻心。
真正的大事,要舍得花时间、下功夫;
真正的小事,别瞎纠结,别浪费精力。
04
三断,最终是为了啥?——
为了养出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很多人会问,这些断啊断的,跟教育孩子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去了!
三断,本质上就是价值观的养成。
而价值观这东西,不是靠你嘴上讲多少大道理能教出来的。
而是靠你自己怎么活,一点点在孩子心里种下去的。
比如说:
如果你回家就抱着手机刷八卦,孩子一定也是个爱看电视、沉迷手机的小孩。
如果你回家一打开书本,安安静静地写东西、看书,孩子自然也会觉得学习、思考是很正常的事情。
环境决定人。
孟母三迁,不就是为了给孩子换一个更好的环境吗?
北京学区房疯抢,不就是家长们用脚投票,知道环境对孩子价值观养成有多重要吗?
所以啊,与其每天苦口婆心讲大道理,不如自己先做到:
自己分得清是非,孩子自然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自己看得远,孩子自然不会只图一时痛快;
自己拎得清大小事,孩子自然知道什么值得认真,什么可以一笑置之。
你怎么活,孩子就会怎么活。
所谓的教育,不过是你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在给他做示范罢了。
最后,聊两句心里话
说到底,人生路上,
先断是非,是给自己定方向;
再断远近,是帮自己定节奏;
再断大小,是帮自己定优先级。
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在教育自己。
如果咱们大人自己都做不到这三断,指望孩子自己顿悟?基本上是做梦。
所以啊,不要一边刷着短视频一边骂孩子不爱学习,
不要一边乱花钱一边怪孩子不懂理财,
别一边追求虚荣一边希望孩子脚踏实地。
想要孩子长成什么样,咱们自己,先长成那个样子。
今天就聊到这儿。
你觉得自己,在哪一断最想先练起来呢?
要不要,咱们一起,从小小的一步开始,慢慢把自己修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