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说母亲的含义是影响,在孩子的成长中,母亲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我们也常常说母亲对孩子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常常忽略了爸爸对孩子的影响,而在孩子的性格塑造中父亲的影响是更深远的,甚至决定了孩子的三观以及孩子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
很早的时候看陈忠实写的《白鹿原》,每次看到白孝文变成那个疯疯癫癫的样子就觉得很可惜。
可事实上白孝文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多半是因为白嘉轩的教育方式。
白嘉轩是原上的族长,在他眼里长子将来是要继承族长的位置的,所以白嘉轩花费很大的心血来培养白孝文,让白孝文读书、写字,不准白孝文和孩子们嬉闹玩耍,不准白孝文犯错,近乎严苛的方式来教育白孝文。
有句老话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甚至圣贤都避免不了犯错,何况普通人了。
所以在白孝文的成长中性格一直是压抑的,一方面想让自己变好,努力达成父亲的目标和满意,另一方面想释放又无法释放。
书中呈现的白孝文就是一个这样纠结犹豫没担当的男人,被田小娥稍微诱惑一点就立刻放下心里的警戒线了。
在孩子的成长中最怕遇到这类严苛的父亲,这类父亲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诈尸式育儿的父亲,平时对孩子不关心不照顾,只会要求孩子这样做,那样做,只要达不到他的要求就会对孩子使用暴力。
然而这类父亲却丝毫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他们认为自己对孩子寄予厚望,认为自己努力赚钱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来。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可能会变得胆小懦弱,可能会变得叛逆桀骜不驯。
大约在2015年的时候吧,我在一家辅导机构任职,带过一个四年级的小男生,特别聪明,尤其是数学,一点就会。
只是这个孩子的状态让人一言难尽,总是跟同学打架,骂人更是家常便饭,即便很多作业会写,他也不愿意写,写的歪歪扭扭。
我一直以为是因为父母对他溺爱导致的,有一次恰好他爸爸来接他,我就顺便跟他爸爸聊了这件事。
他爸爸说:原来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很喜欢他,写字也写得好,越大不懂事,尤其是他妈生了小弟之后,他变得更淘气了,我经常打他,打的可狠了,越打越不听话!
跟他爸爸聊完我终于知道问题在哪里了,大概率是爸爸的教育方式太过严格,本来生了二胎,孩子就觉得自己的爱被弟弟抢走了,然后父母对他要求又太过严格,等于说孩子是被迫长大,被迫懂事。
我们传统的教育讲究“慈母严父”,放在现在已经不太适合了,对孩子要求严格一些没问题,但要懂得尊重孩子独立性。
尤其是经常打孩子的爸爸,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体会不到爸爸的爱,会觉得爸爸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我达到这个标准了爸爸才会喜欢我,才会爱我。
就像我的这个学生,原本他也对学习、学校充满兴趣,可是当他调皮没有达到爸爸的要求的时候,爸爸就会打一顿,久而久之,孩子的心就打凉了,也不想费劲心思去讨好爸爸了,变得破罐子破摔,开始在学校打架,欺负弱小,变得叛逆。
如果没有重大转机,孩子很难改过来现在的性子。
这种父亲还会造成另外一种结果,会让孩子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不敢犯错,一旦犯错就会自责,内疚。
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是一个有趣、坚强、伟大的形象,不单单只应该是严厉的形象,更不应该是孩子的差评师。
不要总是打着为孩子好、不打不成才的旗号来打压孩子、责骂孩子,会让孩子叛逆,或者背负着压力成长,无论是哪种结果都是不利于孩子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