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如果孩子有这 5 种表现,说明你过度忽视了他的感受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引言

在育儿过程中,很多父母认为只要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多关注学业成绩,就是尽到了全部责任。

然而,情感忽视——这种看不见的伤害,正在悄然瓦解孩子的心理防线。临床心理学家 Jonice Webb 指出,情感忽视是家长未能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足够回应的行为。

这种忽视往往是无意识的,父母可能觉得自己已经“拼尽全力”,却从未意识到情绪也是一种需要被关照的需求。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以下 5 种表现,你需要认真反思孩子是不是正在长期遭受情感忽视。

01

情感表达极端化:要么暴躁,要么沉默

情感忽视的孩子长期压抑情绪,既不懂如何命名自己的感受(如“这是愤怒还是委屈?”),也缺乏表达情绪的渠道。

最终,情绪只能通过极端行为爆发,或是用麻木来防御痛苦。

很多父母常将孩子的暴躁视为“叛逆”,将沉默解读为“内向乖巧”。实际上,这些行为背后是未被看见的情感需求。

02

过度依赖虚拟世界:沉迷游戏、短视频

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短视频过度使用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父母越是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就越是依赖短视频。

当孩子无法从家庭中获得情感支持时,就会通过虚拟世界的即时反馈(如点赞、互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有些父母将孩子的这种状态简单归咎于“手机成瘾”,却未意识到孩子是在用虚拟关系替代现实中缺失的情感联结。

03

讨好型人格:迎合他人,不敢表达需求

童年期遭遇情感忽视的孩子会形成“我的情绪是负担”的认知。他们害怕被拒绝,因此压抑需求,用讨好换取安全感。

研究发现,这类孩子成年后更容易陷入抑郁,且人际关系脆弱。

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的这种表现是“懂事”、“省心”,其实是情感忽视导致的自卑和低自我价值感造成的假象。

04

身体症状频繁:头痛、失眠或肠胃不适

很多孩子的情绪问题会通过躯体化的形式表现。长期压抑情感的孩子,皮质醇水平升高,导致免疫力下降、睡眠紊乱。

例如,焦虑可能引发腹痛,孤独感可能导致暴食或厌食。

家长如果仅关注孩子的生理治疗,忽略心理诱因,甚至责怪孩子“装病”,那么情感忽视就会进一步加剧。

05

对亲密关系恐惧或过度渴求

情感忽视破坏了孩子的“依恋模式”。他们可能因害怕重复被忽视的经历而回避亲密,或通过过度索取关注来填补童年缺失。

研究显示,这类孩子成年后离婚率更高,且容易陷入虐待性关系。

如果父母将孩子的恋爱问题归因于“青春期叛逆”或“遇人不淑”,未意识到根源在于家庭情感模式的复制,那么孩子的情感模式就会进一步遭到破坏。

三步修复法:让情感重新流动

█ 承认与道歉

你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爸爸以前没注意到你的感受,对不起。我现在想更了解你。”

承认错误不仅不会削弱权威,反而会有助于建立信任。

█ 建立家庭情感仪式

每周一次“情绪分享会”,每人说一件开心和难过的事,用便签贴在家中的“情感树”上。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情绪表达(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常的。

█ 善用“情绪三明治”沟通法

肯定感受(“我知道你很委屈”)→ 讨论行为(“但摔东西会伤到自己”)→ 共同解决(“下次可以试试告诉妈妈”)。

结语

情感忽视最残酷的真相在于,它往往以“爱”之名悄然发生。

正如 Webb 博士所说:“唯一能打破怪圈的方式,是完完整整接受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当我们不再用“乖不乖”衡量孩子,而是学会问一句“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那些被忽视的伤口,终将在情感的流动中慢慢愈合。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如果孩子有这 5 种表现,说明你过度忽视了他的感受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