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的核心力量从哪里来?(重塑自控力—从他控到自控,我们能做些什么)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认识:自控不是短时间可以培养纠正的,即使小孩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自控,但在诱惑面前还是容易失控,所以我们不要期望过高。

我们希望孩子可以通过自控达到自我管理、独立学习、独自生活,需要兼顾方法和心理支持,以陪伴、引导和充当“顾问”为主,而非控制。

自控不是压抑需求,是需要调节心态、行为达到某种中正。

既然要从外部控制向→自我控制转变,那么不妨建立一个脚手架式模型,在一个大的范围内,除却安全等基本原则外,可以通过“鼓励→实践→碰壁→得让到启发→修正行为→再实践→再获得→达成”,直至让小孩觉得有了一个既可以放手去做,又可以在实践中成长学习,并且还能达到自己感到不错的结果。

这个过程适用大部分场景,让实践结果的感受去修正小孩行为,而不是外部干预去指导命令他该如何去做。

我们需要避免的误区:

1、过度代劳:替孩子做计划或者催促每一步,削弱孩子的自主性。

2、惩罚性控制:严厉惩罚短期有效,但会引发逃避或者对抗。(比如偷偷玩游戏)

3、忽视情绪:饥饿、疲劳、压力会显著降低自控力,先照顾好这些生理/情绪需求。

9岁小孩的自控培养需要“结构化的自由”——在清晰的边界内给与探索空间。我们的角色应该从“监督者”逐渐转为“顾问”,通过引导、发问,帮助孩子体验自我掌控的成就感。关键不是让孩子“永远正确”,而是培养他们“在失误后调整策略”的坚韧性。

重塑自控力的核心是什么?

是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帮助小孩明确“该做什么”需要逐步培养他们的自我觉察能力、目标感和责任感。这不仅是规则养育,更是思维习惯的养成。

一、建立“自我导航系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决策

1、任务优先级,四象限法现阶段可以用起来。家里黑板或者自粘墙贴,可以用视觉方式画出重要/ 紧急分类任务,如:

重要且紧急:明天要交的作业

重要不紧急:每天阅读20分钟

不重要但紧急:朋友突然邀请玩耍(计划之外的干扰)

不重要不紧急:玩手机

2、启动“内在对话机制”

对于安全问题我会比较在意,但我是个敢于放手的妈妈。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前我就会把她放在熟悉的商场内自己玩,我会问:如果你和妈妈不小心走失了,你会怎么办?找人打电话。那么应该找谁会比较合适和安全呢?妈妈熟悉的老板还有门房保安叔叔,街道上警察叔叔。

记得有次课件和班上小朋友一起玩耍,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个小朋友摔倒头流血了,让我赶快联系她妈妈,挂断电话我就在小组群里找到了家长陈述了事情,同时轩宝也第一时间告知老师了。所以处理危机事情的意识就在平时养成的发问和引导中初步形成了。

1、决策三部提问——当孩子遇到节点,引导她自问:

①“我现在能做什么?”(激活选项)

②“做哪件事对未来有帮助?”(连接行为与后果)

③“我需要什么帮助?”(明确求助内容)

2、不定时复盘,问问孩子感觉做的怎么样,有哪些部分还可以做调整?

//还原场景:放学后拖延写作业,一直玩玩具

引导对话:

1、你现在还能做什么?答:还想玩一会,或者开始写作业。

2、做那件事对你今晚有帮助?引导思考,如果玩到很晚,作业写不完明天会怎么样?如果现在写,写完会有什么感受?

3、你需要什么帮助?答:帮我定个10分钟闹钟,我就去写;我需要妈妈陪我玩一会好吗?

(关键: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而非我们直接安排)

二、从“外部提示”到“内部提醒”的转化策略

1、环境暗示——减少意志力消耗

物理环境的分区:书桌只放学习用品,玩具放在客厅,吃东西去餐桌

2、身体感知训练——唤醒生理自我监控

情绪温度计:用身体信号判断状态

1、声音分贝提高=可能需要暂停冷静

2、手脚冰凉=需要添衣

3、来不及吃早餐肚子咕咕叫=早晨提前起床,预留吃早餐的时间

轩宝以前很爱赖床,5分钟、10分钟,我提前起床早餐做好最后也没空吃,慌慌张张就去上学。我从焦虑转为顺其自然,饿几顿没啥,但习惯挺重要,不能一直都靠着外界督促。

被饿了几次,体育课经常没有体力,放学就找吃的,体会到了难受,后来起床不困难了,把吃早饭这件事抓的可紧了。

三、我们的关键支持动作

1、“观察-等待-提问”代替指令

当孩子发呆时,先观察30秒,再问:你正在思考接下来要做什么吗?

2、错误归因转化

孩子注意力转移了,不说:你怎么又分心,而是转为引导:“刚才是什么让你分心了?我们能做些什么让它保持专注?”

3、时间空置

每天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主决策做什么,怎么做,比如阅读、手工、发呆、楼下活动,不干预。

关键原则:我们只提供10%的提示,留90%的空间让孩子去扩发范围的触碰、体验、探索和实践,这样他们接受到的反馈是真实有效的,且通过调整、自我修正是适合自己的。通过多次体验“好的感受”,就有了从「他控—自控」的思维模式。这是自控形成的基床。

总结:最终需要培养成“观察环境—评估选择—自主行动—反思调整”这样的决策闭环。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的核心力量从哪里来?(重塑自控力—从他控到自控,我们能做些什么)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