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可不简单,就像种小树苗。
管得太严,容易把孩子的天性管没了。
啥都不管,又怕孩子长歪了。
到底咋教育,家长们常常犯愁。
其实,只要做到“三不管、五不惯”,教育孩子就能轻松不少,孩子也能健康成长。
“三不管”
01
不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儿
咱别插手。
就拿孩子穿衣来说,孩子到了三四岁,小手小脚慢慢灵活了,就想自己穿衣服。
有的家长着急上班,看孩子半天穿不好,就上手帮忙。
这么一来,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己穿。
正确做法是,家长在旁边耐心指导,告诉孩子先伸哪只袖子,再怎么扣扣子。
让孩子自己穿,既能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培养自信心,以后孩子遇到别的事儿,也会愿意自己尝试。
再比如整理书包,让孩子自己收拾,他就能清楚书本、文具都放在哪儿。
下次找起来方便,也能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02
不管孩子能自己做的选择
咱别干涉太多。
孩子慢慢长大,会面临各种选择,像兴趣班,是学画画,还是跳舞、弹钢琴。
这时候,家长别一股脑替孩子做决定,得听听孩子的想法。
要是家长强行让孩子学不感兴趣的,孩子没动力,也学不好。
在安全和道德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让他们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等孩子长大后,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才知道怎么选,不会优柔寡断。
03
不管孩子能承受的挫折
咱别过度保护。
孩子成长路上,挫折少不了,考试没考好、比赛输了,都是常有的事儿。
有些家长一看孩子没考好,就着急上火,要么批评,要么安慰过头。
其实,家长可以给孩子自己面对挫折的机会。
孩子从失败里吸取教训,能锻炼心理承受力,下次遇到困难,也能坚强面对。
比如孩子参加跑步比赛,没跑好,家长可以说:“这次没跑好没关系,咱找找原因,下次努力就行。”
让孩子知道,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能重新站起来。
“五不惯”
01
没规矩可不能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孩子小的时候,就得给他们立规矩。
吃饭的时候,就得坐在餐桌旁,不能边吃边玩;
玩具玩完了,得放回原处。
这些规矩看似简单,却能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以后到学校、社会,也能遵守规章制度。
要是从小没规矩,孩子长大了,就容易任性妄为,别人也不喜欢。
02
不尊重人不能惯
尊重是相互的,孩子要是对长辈没礼貌,对小伙伴不友好,家长得及时纠正。
比如孩子跟爷爷奶奶顶嘴,家长就得严肃告诉孩子,这样不对,要尊重长辈。
平时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尊重孩子,尊重身边的人。
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人际关系才会好,自己也更自信。
03
懒惰不能惯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干活,啥事都包办。
可这样一来,孩子啥都不会,长大后咋独立生活?
家长得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务劳动,像帮忙擦擦桌子、扫扫地。
孩子在劳动中,能学会生活技能,还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04
自私自利不能惯
有些孩子在家里,好吃的都自己霸占,玩具也不让别人碰。
这时候,家长就得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家里有好吃的,让孩子分给大家;
带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鼓励他们分享玩具。
孩子学会分享,能交到更多朋友,也能变得更开朗、大方。
05
哭闹耍赖不能惯
孩子想要某个东西,家长不买,就开始哭闹。
有些家长心疼孩子,就妥协了。
这么做,孩子会觉得哭闹有用,以后就总用这招达到目的。
家长得坚持原则,告诉孩子哭闹没用,想要什么,得好好说。
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和他们讲道理。
家长们,养孩子虽然辛苦,但只要掌握好“三不管、五不惯”的方法。
就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轻松一些,还能让孩子成长为独立、自信、有规矩的人。
从现在起,试试这些方法,和孩子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