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林姐的老公特别有意思,和儿子晓军玩盘象棋,都要因为一枚棋子争得脸红脖子粗。
刚开始,林姐还生气:“你是爹还是他是爹啊,孩子这么小,怎么就不知道让着他点。”
林姐的老公掷地有声:“我是爹不假,但出了家门,谁都不是他爹,我在家让,别人谁会让啊,一盘棋输赢没关系,但我要让他知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实力,就得接受什么样的现实。”
大约也是遇到这么个爹,林姐的儿子从小就特别输得起。一般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输了可能不高兴,晓军不,每次输了都小大人一样摇头晃脑:“唉,实力不济,实力不济。”
我们都觉得这小子好玩,私底下,又觉得这样一个好胜心并不强烈的孩子,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林姐两口子对晓军好像也没什么寄望。平素也非常认真的督导孩子学习,但考怎样的成绩都不急不闹:“各人有各人的造化,只要他心智健全,怎样都好。”
应试教育的年代,这么看得开的父母,少见得很。晓军后来的发展,也真没什么惊喜,平平淡淡上了个普通高中,毕业之后勉强考了一所普通一本。
到了大学,成绩也一般,但人缘特别好,去年大四毕业,一般小孩儿找工作很难,晓军却被一家知名私企直接录用。
原来,那家私企老总的儿子和晓军是同学,沾同学的光,晓军每年暑假都去那家私企实习。性格好,人又踏实,还特别有团队精神,和谁都合得来,一来二去,同学的父亲看中了晓军:“现在的年轻人个个争强好胜,随时随地摆出一副唯舞独尊的架势,晓军完全没有这样的毛病,年轻轻轻就有如此的容人之量,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