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又一家机构的被暴露在大众面前——东方启明星——多家直营校区闭门停课。
我发现,自从“双减”和全国平台的推广使用,大多数因暴雷而被推到人前的机构是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
2023年3月,桔子树艺术教育,北京17家校区停运,涉及9万学员,最大的预收款课包高达10万元。
2024年8月,秦汉胡同国学机构,全国近200家校区闭店。
2024年11月,北京花香盛世体育培训,数十家校区突然闭店。
2025年初,童程童美,各门店被要求自负盈亏,20万+学员家庭追讨预付费无门。
在前段时间,西安教育局公布的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的案例中,有好几起是艺术类培训机构超范围进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还有好几起是托管托育机构和自习室违规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是不是可以说学科培训才是强营收项目。
即使前段时间看到有学科类机构被查,但为什么这些时间段里仍然很少听到关于学科类培训机构暴雷?为什么非学科培训机构铤而走险地做学科类培训?
我个人认为,以上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信息闭塞
很多小机构即使暴雷也不会引起太大的社会关注,因为没有被更多的苦主推到舆论风口,所以我们并不能及时了解有效的信息。如果我们有关注周边的教育城或者小区周边就能发现,大概三两年就会有一些机构悄悄地消失,也会有一些机构悄悄地起来。所以即使存在一些学科类的小作坊暴雷也未必众所周知。
2 监管结果
在2021年“双减”政策对学科类培训实施了严格的限制,导致大量学科类培训机构被迫提前“出清”。抗风险能力弱的小机构就被迫离场,而大机构要么有实力撑过转型周期,要么合法合规性更强,好几家学科培训巨头今天依然在疯狂扩张。
监管针对非学科类还没有进行直接禁止,也不会禁止,再者,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低,也致使部分规模小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做素质类培训,同时存在大量的新机构涌入非学科这个市场。
因此,整个教培市场剩下的机构(我说的是合规的机构,不含那些小作坊和个人私教)只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和那几家头部学科培训机构。即使出问题,在比例上也会更容易看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
3 市场需求
应试教育不断,则学科培训不断。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在这样的教育焦虑的环境下,即使没有了规模小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也有了完善的监管和限制,学科培训的需求依旧不断,则市场衍生了各种新模式:“独立老师”、“家教”、违规小作坊……而大机构可以利用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口碑以及资本实力,完成自己教育生态的布局。
非学科类培训则为非刚需培训类型,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家长更容易放弃这种类型的教育支出。另外,家长选择非学科类培训内容时大多数会参杂功利目的,他们的选择会因政策风向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在需求层面讨论,非学科类机构存在的不确定性更高。
4 经营问题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就能解决这个疑问:单价×数量=总价。
结合上面第3点的需求,学科类的刚需不变,则在市场上的需求数量基本不变(不讨论后面出生量断崖式减少,因为现在在讨论的是已发生的这几年市场变化)。现在市场上学科培训的单价越来越高,即使带生量不变的情况下,合规机构也能更轻松经营,而“独立老师”等小规模经营没有高额铺租,过得更滋润。
有人常说,机构辛辛苦苦经营,最后还是给房东打工。
铺租成本确实是不可或缺因素。
我们看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一个篮球机构的校区,往往是学科培训机构铺面面积的两倍甚至更多,其他类型的非学科培训机构是否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因为非刚需,市场会不会更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的结果?我听过有机构钢琴一对一的课才五六十元一节课。
经营不善,除了教学质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营收骤减。
在招生数量没有快速增加和铺租不变的情况下,过度竞争带来的单价降低,只会让总营收降低。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长期依赖预收款经营。在全国平台的推广及要求机构入驻后,因收费周期和收费金额的受限,导致机构营收进一步降低。
长期以往,机构走向倒闭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归根结底,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坪效更低。这就是某些艺术类机构铤而走险也要做学科培训的原因。
5 行业问题
在市场上,学科类培训有着相对成熟的教学形式,幸存机构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专业壁垒,在一个多变的环境里,学科类培训对师资、教研以及提分效果上有着更高的标准要求。在这几年的监管之下,学科类培训的市场环境更成熟。
在政策红利下,大量的资本和创业者进入素质类教育培训这个细分市场。因都是模仿相生的,所以同质化内容泛滥,恶性竞争是难以避免的。再加上有的品牌野心太大,在产品口碑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肆扩张,最终导致成本失控。我知道有一家少儿编程机构就经历着相似的过程,一年内盲目扩张,疯狂招商,在广州及周边城市一年拓展11个校区。但10个校区都是处在亏本的状态。
在这种环境下,这类型的机构大多数无力应对市场和监管带来的不确定性。
所以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步步为营。
总结:暴雷是行业野蛮生长的过程
非学科类教培暴雷,跟曾经的学科类机构发展经历如出一辙。政策、市场、资本、运营等多个因素叠加导致暴雷的现象。这其实是市场在不断完善的表现:适者生存。
随着监管的周全,例如《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的实施,整个行业都会趋向规范化,抗风险能力弱的机构则会继续出清,而合规、专业及差异化竞争的机构则更有发展机会。
换个角度看,现在是非学科培训机构暴雷,说明在“双减”以及教育方向往素质教育推动的进程在进一步落实。
越在这种时候,家长们越要严格按照预付式交费标准来交费,以降低试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