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为什么养不出自律的孩子?你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总有家长向我们咨询:

“我家孩子不听话、不主动、不自律,该怎么办?”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变得 上进、自觉、负责?”

其实,答案真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因为,你家孩子不自律,大概率是因为你从没给过他选择的机会。

他不是懒,也不是天性叛逆,而是一直活在你的安排里,从来没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01.

你不让孩子选择,

他就不会为结果负责

有些父母总爱把孩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补课,几点练琴……

甚至孩子的衣着、饮食和交友都要干涉一把。

这种做法看起来是“负责”,实际上却在“控场”。

如果孩子总在“执行父母命令”,那他未来可能就会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

写不完作业?是妈妈安排太多;

考试没考好?是老师布置太难;

兴趣班不想去?是爸爸强迫我报的。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真正做过决定,那他自然也不懂:

自律,不是听话,而是清楚我为什么做这件事,并愿意承担结果。

所以,虽然有些家长天天对着孩子说“要自律”、“要有目标”,

但却从来没让他尝试犯错、选择、承担,他自然也就没法“觉醒”。

02.

自律,不靠盯,

而是养出来的

你有没有发现:

孩子沉迷游戏时,任凭父母怎么骂都没用;

而他沉醉于乐高、画画时,反而得你拦着他休息。

区别在哪?我认为是——“驱动力”。

打游戏让他爽、让他赢、让他有掌控感;

而写作业呢?只是爸妈下达的任务罢了。

所以,他对前者上头,对后者敷衍。

这说明什么?

人只会对自己“能掌控、能取得成果”的事情产生兴趣和坚持。

而自律,恰恰建立在这种“我可以做好一件事”的自信上。

你想让孩子变自律,第一步不是逼他按部就班,而是让他在某件事上真正体验到:

“我能做到了”、“我坚持下来了!”、“我比昨天进步了!”

哪怕只是每天整理房间、记10个单词、坚持跳绳,也比盲目鸡汤有效一百倍。

03.

爱包办的家庭,

养不出负责的孩子

很多父母太怕孩子受苦,于是什么都替他处理。

结果就是,孩子在这种“反正有父母替我摆平”的环境下养成躺平摆烂的心态。

这种娃,别说自律了,大部分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更别提未来去扛压力、担当责任。

家长们,请你千万要记住一句话:

教育不是替他扫清所有障碍,

而是教给他面对现实的能力。

你越包办,他就越依赖;

你越兜底,他就越逃避。

有远见的父母,都是懂得“故意示弱”的。

不是放弃责任,而是适度退场,让孩子练习独立——

从刷碗、铺床、记计划开始,哪怕他做不好,也别立马替他收场。

因为他们明白,孩子的自律不是生来的,而是在一次次“我做到了”中长出来的。

04.

别只盯“结果”,

要关注“自驱力”

很多孩子的好成绩、规范行为,

甚至表面的自律,其实都是在被动完成。

但这种“机械式”自律,撑不了太久。

因为他做这些并非出自内心,

而是为了不被骂、不被比下去、或者为了一个表面的奖状。

一旦外部激励取消了,孩子就会立刻“断电”。

若想要他长期保持成长?那你就要帮他建立一套内在驱动系统。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每一次完成后,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

“你觉得这次准备得怎么样?”

“有没有你特别满意的地方?”

“下一次你想试试什么新方法?”

这些看似多余的问题,其实是在帮他慢慢意识到:

“我是在为自己学习,而不是为爸妈而活。”

一旦孩子从“被动执行”变成“主动思考”,自律的开关也就被打开了。

贼娃寄语: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自律、有目标、有担当,

但请别忘了,自律不是吼出来的,是“教”出来的。

多给孩子一点表达想法的机会、一点自由试错的空间、一点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然后,你就会惊讶地发现:

那个你以为最“拖拉”的孩子,其实最懂成长;

那个你口中“不上进”的娃,只是没被真正唤醒。

成长的路上,自律不是靠喊口号,

而是看你如何一点点教会他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为什么养不出自律的孩子?你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