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停止“无效催促”!聪明家长都懂的育儿心法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总爱提醒孩子的父母,正在亲手摧毁他的自驱力“快起床,要迟到了!”“作业写完了吗?别磨蹭!”“外套穿好,别冻感冒!”这些话是不是每天都在你和孩子的对话中反复出现?

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年纪小、忘性大,不多提醒几句根本不行,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脱口而出的“善意提醒”,可能正在悄悄摧毁孩子的自驱力?一、越“提醒”,孩子越“叛逆”?背后藏着心理学真相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心理抵抗”,简单来说,当一个人原本打算做某件事,却在行动前被他人提醒或命令,就会产生强烈的被控制感。

为了证明自己的自主性,反而会故意选择不做这件事,比如,你本来打算下班就去健身,结果同事突然说“你今天该去健身房了吧”,瞬间健身的热情就消失了。孩子同样如此。早上他已经准备穿衣服,你却在一旁不停催促;他计划写完作业再玩,你却反复追问“作业做完没”。

这些看似“为孩子好”的提醒,在孩子眼中却是一种不信任和干涉,久而久之,他们会把这些事与负面情绪联系起来,原本“我要做”的主动意愿,变成了“父母要我做”的被动应付。二、被“提醒”包围的孩子,正在失去什么?1. 自主规划能力的缺失当家长把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用提醒填满,孩子就失去了自我规划的机会,起床、吃饭、写作业……

所有事情都依赖父母的“闹钟”,他们很难学会根据时间和任务安排自己的行动,这样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或成年后,很容易出现拖延、时间管理混乱等问题。2.自驱力的瓦解心理学研究发现,真正驱动孩子主动学习和成长的,是内在动力,而非外部压力。当孩子的每一个行动都被父母的提醒“推着走”,他们会逐渐丧失对事情本身的兴趣……

甚至把完成任务当成对抗父母的方式

比如,孩子为了逃避催促而敷衍写作业,成绩下滑后,家长又会陷入“更焦虑—更频繁提醒”的恶性循环。3. 亲子关系的裂痕“妈妈,你别再说了!”“知道了,烦死了!”这些话是不是让你既委屈又无奈?孩子表面上的不耐烦,其实是对过度控制的反抗。

每一次被催促,他们都在心里竖起一道墙,亲子之间的信任和亲密感也在一次次提醒中慢慢消磨。三、聪明家长的“不提醒”智慧:慢半拍,等一等1. 把“提醒”换成“信任”下次想要催促孩子时,先深呼吸,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去。给孩子准备一个小闹钟,告诉他:“明天早上7点闹钟响,妈妈相信你能自己起床。”

即使孩子第一次没做到,也别急着指责,而是平和地说:“看来今天闹钟没叫醒你,明天我们试试提前5分钟?”用信任代替命令,反而能激发孩子的责任感。2. 学会“视而不见”孩子穿反鞋子、系错纽扣、写作业速度慢……这些在家长眼里“必须纠正”的问题,其实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

与其立刻提醒,不如假装没看见,用轻松的语气说:“今天自己整理书包啦,真厉害!”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反而会主动反思和改进。3. 用提问代替说教如果实在担心孩子忘记重要的事,可以换个方式沟通。比如,接孩子放学时问:“今天作业多吗?你打算先做哪一门?”让孩子自己思考和规划。

当孩子遇到困难,也别急着给出解决方案,而是问:“你觉得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孩子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不是一场“催促赛”,而是一场静待花开的旅程,停止那些脱口而出的提醒,给孩子一些试错的空间,你会发现,那个曾经被贴上“拖延”“不听话”标签的孩子,正在用自己的节奏,慢慢成长为独立、自信的个体。

毕竟,真正的成长,从来不需要被“催着走”。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停止“无效催促”!聪明家长都懂的育儿心法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