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要选对奶粉段数
为什么注意
不同月龄的宝宝,身体发育需求不一样。奶粉分不同段数,里面的营养成分比例是不同的。吃错了段数,宝宝可能营养不够或者消化不了。
正确地做法
要看清楚奶粉罐上的说明,根据宝宝的实际月龄选择对应的段数。刚出生的宝宝一定要喝1段奶粉。别急着给宝宝换下一段奶粉,等宝宝到了合适的月龄再换。
02:水和粉的比例要准
为什么注意
如果奶粉冲得太浓,会增加宝宝肾脏和肠道的负担,容易便秘、脱水甚至影响发育;冲得太稀,宝宝吃不饱,营养跟不上,可能长得慢。
正确的做法
先放水,后放粉。在奶瓶里先倒入规定量的温开水,用奶粉罐里自带的勺子,舀奶粉时勺子刮平,不要堆尖也不要压紧。
要严格按罐子上的说明比例加奶粉,几勺奶粉配多少毫升水,一点都不能马虎。盖紧奶瓶盖,摇匀直到奶粉完全溶解。不要自己随便多加或少加奶粉。
03:注意姿势防呛奶
为什么注意
躺着喂或者姿势不对,奶液容易流进宝宝的耳朵(可能引起中耳炎)或者呛到气管里,这样很危险。
正确的做法
把宝宝斜抱在怀里(45度角左右),让他的头比身子高一点。奶瓶倾斜,让奶嘴前端充满奶液,避免宝宝吸进去太多空气。喂完奶后,把宝宝竖起来抱,头靠在大人肩膀上,轻轻拍他的后背,直到拍出嗝,把吃进去的空气排出来。
04:奶瓶奶嘴彻底清洁
为什么注意
奶瓶奶嘴洗不干净,残留的奶液会滋生细菌,宝宝吃了容易拉肚子等。
正确的做法
每次用完奶瓶奶嘴,立刻用专门的奶瓶刷和清洗剂彻底刷洗,特别注意奶嘴孔和瓶盖的螺纹缝隙。每天建议消毒一次,可以用开水煮(水开后煮5分钟以上),或者用专门的蒸汽、紫外线消毒锅,消毒后晾干或烘干。消毒好的奶瓶奶嘴,存放在干净、干燥、有盖子的容器里。
05:别硬灌也别饿着
为什么注意
每个宝宝胃口大小和吃奶间隔都不一样。强迫宝宝吃完规定量容易“积食”吐奶;饿太久宝宝会哭闹厉害,也不利于生长。
正确的做法
观察宝宝饥饿信号,比如张嘴找、舔嘴唇、吃手、哭闹(排除尿布湿等原因)。参考奶粉罐上的建议奶量和间隔时间,但更重要的是看宝宝需求,宝宝不想吃了就别硬喂。新生儿一般2-3小时喂一次,随着长大间隔会拉长,奶量会增加。建议记录好宝宝吃奶时间和量,有助于掌握规律。
06:谨慎额外的喂水
为什么注意
6个月以内的宝宝,冲调好的奶粉里,大部分都是水,已经能满足宝宝日常需要了。额外喂太多水,会占据宝宝小小的胃,让他吃不下足够的奶,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干扰身体里的盐分平衡。
正确的做法
6个月以内的健康宝宝,只喝配方奶通常不需要再喂水,除非专业人员特别说明,比如天气极热、发烧、腹泻脱水等情况。开始吃辅食(6个月左右)后,可以少量喂点水。
07:奶的温度要合适
为什么注意
如果奶太烫会烫伤宝宝口腔和食道;奶太凉会刺激宝宝肠胃,可能引起肚子不舒服或腹泻。
正确的做法
冲好奶后,滴几滴在自己手腕内侧的皮肤上试试温度。感觉温温的、不烫(接近体温)就合适。不要用嘴直接吸奶嘴试温,大人嘴里的细菌可能会传给宝宝。可以用温奶器或温水浸泡奶瓶来温热冷藏的奶,温完同样要试温。
08:留意宝宝的反应
为什么注意
有的宝宝可能对某种奶粉不适应,或者对牛奶蛋白过敏。如果不注意观察,宝宝可能会一直不舒服。
正确的做法
喂新奶粉或换奶粉后,要注意观察宝宝有没有拉肚子、便秘、呕吐、严重哭闹(肠绞痛)、身上起红疹(湿疹)等情况。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及时记录并咨询专业人员,看是否需要换特殊配方奶粉。不建议频繁随意更换奶粉品牌,换奶粉也要慢慢过渡。
09:冲奶别乱加东西
为什么注意
宝宝的肠胃非常娇嫩,消化能力有限。乱加东西(比如糖、米汤、果汁)会干扰奶粉的营养配比,增加肠胃负担,甚至养成坏口味习惯。
正确的做法
冲奶粉就用干净的温开水。不建议在奶粉里加糖、蜂蜜、果汁、米汤等其他东西。
10:定期带宝宝体检
为什么注意
专业人员能通过测量宝宝的身高、体重、头围等,判断宝宝长得怎么样,喂养是否合适。早期发现问题能及时调整。
正确的做法
按照专业机构规定的时间,按时带宝宝去体检。体检时告诉专业人员宝宝是吃奶粉的,每天的奶量大概是多少次、每次多少毫升。把平时观察到的宝宝吃奶、大便、睡眠等情况也告诉清楚,方便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