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是要给孩子安全感。
怎么给?就是高质量的陪伴、无条件的爱。
——段永平
我生长在一个无需为物质忧虑的普通双职工家庭,父母是经历过贫穷匮乏、社会动荡的50年代人,他们在自身的成长中缺乏关爱,所以在对孩子的爱和情感表达上都有局限。
或许是因为成长的经历,我很早就开始思考在育儿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自己有了孩子后的这两年里,我也渐渐开始梳理、实践自己的育儿观:
一、亲子关系的根基,是父母的自我完成度
为人父母,要努力把自己修得清晰稳定。因为你身上尚未处理完全的课题,会被孩子这面镜子不断映照出来——你的焦虑会变成孩子的敏感,你的匮乏会变成孩子的不安……
今天先聊聊“富足”的话题:
很多人拼命工作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富足的生活,却因为过度工作而牺牲陪伴时间。
工作赚钱的出发点是爱和责任,这没错,但深究一下会发现这份初衷并不纯粹——其中往往掺杂着父母尚未自我和解的恐惧和焦虑:
1、匮乏的恐惧
自己经历过物质或机会上的匮乏、被父母传递过“咱家没钱”、“我们买不起”、“别人家如何好”的匮乏观念,深知其苦,因此极度不希望孩子受到代际传递的影响。
2、自我价值的焦虑
担心自己不够强大、不够成功,无法为孩子托底,甚至害怕孩子未来遇到困境归因为“父母不行”;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周围环境不断展示着别人家孩子美化后的生活,比较焦虑让父母率先陷入了育儿攀比。
于是在恐惧和焦虑的牵拉之下,很多人在潜意识里不自觉地把富足生活等同于物质很丰富、消费水平高的富裕生活,导致生活俨然成了一场苦役,忘记了对孩子来说真正的富足究竟是什么。
二、真正的富足,是超越物质维度的
1、情感富足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让他感受到,无论他是什么样子、成功与否,你都爱他,这是孩子一生最宝贵的心理能量。
父母的身心健康、稳定的情绪、松弛的状态,能够滋养一个温暖明媚的家庭环境:家中的笑声、大量的拥抱、真诚的赞美……这些都是孩子情感健康的源泉。
全情投入地和孩子玩耍、聊天、阅读、探索大自然、一起做饭、读睡前故事……高情感互动的陪伴会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2、精神富足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带孩子感受这个世界的缤纷。让孩子体验尝试的乐趣,找到自己热爱的、愿意投注精力、引以为傲的事情,孩子就不会过于关注外在。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探索试错、提问质疑;引导孩子去欣赏一朵花、一片云、一首歌、一次助人带来的快乐……好奇心、感知微小幸福的能力都是一个人内心丰盈的法宝。
三、物质上给孩子足够好即可
满足孩子成长的基本需求:安全的住所、营养的食物、健康和基础教育保障,量力而行。
超出能力范围的物质满足背后往往是家长自己的焦虑和欲望,这也许会给孩子传递物质攀比、即时满足等不健康的价值观。
同时,物质的过度满足,反而可能埋下成长的隐患:当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都能轻易被满足,他们可能会觉得拥有是理所当然,很难学会感恩与珍惜。
养孩子比的不是物质,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激发孩子内在的力量,让孩子的内心成长得丰盈而有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