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是不是越长大越不和你亲近,这些并不是突然间这样的,而是在孩子3岁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忽略了孩子的某些情感,所以孩子对你不亲近的表现随着年龄越大越明显。
“妈妈,今天在学校摔倒了,我自己疼哭了”,小宝努力地向妈妈表达情绪,妈妈来了句,没事,摔倒了爬起来就好,多大点事,下次要坚强一些。
这是在正常不过的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却总是被家长忽略,而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家长又总是担心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回家问孩子在学校怎么样,孩子总是说很好。
慢慢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了,慢慢的也不愿意跟父母交流了,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这是长大了的表现,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想法,孩子无论多大,终究都是我们的孩子。
看看你在孩子小的时候有没有忽略他的这些情感需求。
细节一
孩子哭的时候,你总说“别哭了”
孩子在小的时候,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敞开的,并不像成年人一样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孩子开心就会笑,难过就会哭,但是如果你不去在意孩子的这些情绪,慢慢的他就会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
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因为积木摆不好而大哭,或者因为摔倒了而哭,这个时候你总是告诉孩子别哭了,没事的,这点小事有啥可哭的,在大人的世界里这些确实不是大事,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这就是他的大事。
而父母不但没有重视他的事情,反而一句话轻飘飘的飘过,孩子当时是停止了哭泣,但是他的想法也是我的情绪不重要,爸爸妈妈果然不在乎我,就这样,每当遇见一件事,这样的情绪就在孩子身上叠加一层,长大后,孩子也会对你越来越不亲近。
细节2
孩子“碎碎念”时,你总是在敷衍
孩子的世界其实是最单纯的,他会自己玩过家家,会自己一边玩玩具,嘴里还念叨着什么,你可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可是对于他,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甚至他喜欢叫妈妈,而你却有时候觉得好烦,然后用不耐烦的语气回答他“有有啥事”,这样的语气就是在告诉孩子,你不想搭理他。
孩子甚至有时候有好玩的事情跟你分享时,你也是总是不耐烦,觉得孩子一天天的事情好多,可是对于孩子来讲,父母是他世界的全部,他给你分享你却随便敷衍,对于孩子他觉得你可能是对他分享的事情不感兴趣,所以慢慢的他也就不会再对你有任何的分享了。
细节三
孩子想自己做时,你总说“我来帮你”
孩子是需要慢慢长大的,他也想证明自己,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他先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比如孩子想自己拿着勺子吃饭,可是他第一次就是会给自己身上弄得到处都是,可是你呢,看到这里立马来说“妈妈喂你”,比如孩子想自己整理书包时,而你看孩子整理得乱七八糟的,又伸手过来帮忙,这是多少做妈妈都会犯的错误。
这样的事情你可能觉得我这是爱孩子,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你看,妈妈总觉得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就是一个笨孩子,久而久之,他做什么事情都不敢在你面前,生怕你会责怪他。
上述看似很简单的三个小细节,可是又有多少家长都犯过这样的错误呢,你可能都没有在意过这些,可是这些事情对孩子长时间“潜意识”里面的影响就是,“我的情绪、想法、尝试,在爸妈那里得不到认真对待”,于是慢慢学会 “不表达”,长大后自然显得 “不亲近”。
所以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对待他的情绪,问他哪里疼了,甚至紧紧的抱住他给他力量,这种事能够让他感受的到的力量,而不是没事的,一会就不疼了;当孩子跟我们絮絮叨叨的时候,你要认真听他的分享,也与因为你的认真,他以后就是个超级演说家呢。
·敲重点·
孩子在3岁前的这些细节都不是小事,而是孩子和父母 “亲近” 的基础,这些细节没做好,后期再弥补会更难。
所以给到父母的建议是,当孩子哭的时候,“先稳住他的情绪在解决问题”,当孩子跟你分享的时候,先放下手里的手机认真听孩子的每一句话,但孩子自己先解决什么事情时,先等5分钟再决定要不要帮忙。
孩子和你 “贴心”,不是因为他 “懂事”,而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确定 “你懂他”,这种确定感,需要从 3 岁前的每一个细节里慢慢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