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孩子有出息与否,真的只看基因吗?我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亲子教育工作者,接触过太多家庭,发现孩子的成长轨迹往往和妈妈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有些妈妈虽然一心为了孩子,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但孩子却越来越不争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那些再辛苦也难教出有出息孩子的妈妈类型,尤其是第一种,简直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01 批判型妈妈,养不出幸福的娃【最可怕】
你见过那种动不动就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也做不好”的妈妈吗?这就是典型的批判型妈妈。
我邻居王阿姨就是这样的,她家儿子小明考了95分,她不是表扬,而是劈头盖脸就问:“那5分怎么丢的?”小明画了幅画,她首先看到的是”这个人物怎么画歪了?““颜色怎么涂出格了?”
这种妈妈简直太可怕了!为啥这么说?因为孩子的自信心就像幼苗,需要阳光雨露才能茁壮成长。而批判型妈妈的话语就像一把锋利的剪刀,把孩子的自信心一点点剪掉。
记得我接触过一个初二男孩,他的妈妈几乎从不表扬他。孩子跟我说:“阿姨,我觉得自己啥也不是,妈妈说得对,我就是个废物。”听到这话,我心都碎了!
批判型妈妈的可怕之处在于,孩子会朝着你说的方向发展。
你说他”笨”,他真的会觉得自己笨;你说他”没用”,他真的会变得没用。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说人们会不自觉地朝着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发展。
相反,我在社区辅导过一个叫小强的男孩,他上初二时还是班级里的差等生。但他妈妈特别会鼓励他:“儿子,我相信你有很大潜力,只要你愿意,从现在开始努力也不晚!”
猜怎么着?这孩子真的被妈妈的信任激发了斗志,慢慢改变学习态度,最后考上了重点高中!这就是鼓励的力量!
批判型妈妈,养出的孩子不仅没出息,还会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难以体会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所以,妈妈们,管住你的嘴,多给孩子阳光吧!
02 牺牲型妈妈,很难养出感恩的娃
“孩子,妈妈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一点也不懂事?”听起来熟悉吗?
有些妈妈总觉得为孩子付出得越多越好,恨不得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给孩子。孩子上高中了还帮忙洗袜子、整理书包,孩子明明说”妈,我自己来”,她还非要做,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有个朋友李阿姨,儿子都上大学了,她还每周坐两小时车去给儿子打扫宿舍、洗衣服。结果儿子不但不感激,反而经常嫌她烦,说:“妈,你能不能别老来?同学都笑话我了!”
牺牲型妈妈想获得孩子的感恩,但往往适得其反。为啥?因为过度服务会让孩子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仅不会感谢妈妈,反而会觉得妈妈侵犯了自己的隐私和独立性。
有个15岁的女孩直接对她妈妈说:“妈,你给的不是我想要的,更不是我需要的。我更希望你去跳广场舞,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翻我的日记,管我的一切。”
牺牲型妈妈要明白,真正的爱不是替孩子做所有事,而是教会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你总是牺牲自己,孩子不仅不会感恩,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亲子关系,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事业发展。
03 喋喋不休的妈妈,养不出自信的孩子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再看看你!”“你这样不行,那样也不对!”“你怎么还不懂事?”这些话,你对孩子说过吗?
记得电视剧《小欢喜》里的宋倩妈妈吗?
典型的唠叨妈妈。
女儿英子考了第二名,她不是表扬,而是抱怨:“考第二有什么可高兴的?
“为了监督女儿,甚至把墙改成透明玻璃,还经常精神打压式唠叨:”你是不是对妈妈有意见?
““你是不是想离开妈妈?
”
结果怎样?英子在妈妈长期高压唠叨下,情绪崩溃,变得自卑,开始失眠、食欲不振,不敢和老师同学交往,对自己的兴趣爱好都产生了怀疑。
我接触过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缺乏自信。没有自信的孩子,如何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老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妈妈们,请记住,孩子需要的是点拨和引导,而不是无休止的唠叨和责骂。适当的沟通胜过一万句的唠叨!
04 只关注成绩的妈妈,养不出很会赚钱的娃
“你这次又考多少分?”“隔壁家孩子考上清华了,你呢?”——这是只关注成绩妈妈的口头禅。
这种妈妈把孩子的课余时间排得满满当当,钢琴、英语、奥数、作文班…恨不得连睡觉时间都压缩。她们深信”一分之差,落于人下”,认为分数就是未来。
可现实呢?有多少高分考生,毕业后生活并不如意。我有个远房亲戚家的孩子,考进了211大学,但毕业后只在私企打工,月薪三四千,生了两个孩子后,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她经常抱怨说:“我爸妈小时候只关心我的成绩,从没教我怎么赚钱,也没告诉我钱有多重要。”她觉得自己带着孩子,这辈子都难出头了。
反观那些小时候成绩一般,但懂得赚钱、有社交能力的孩子,现在反而生活得更好。因为社会不只看重你的分数,更看重你的能力和情商。
所以妈妈们,孩子的教育不能只盯着分数。多教孩子一些生存技能,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理财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比单纯的高分数更重要!
总结
孩子有没有出息,真不只看孩子努不努力,还看妈妈是什么类型的妈妈。做妈妈的,千万别一厢情愿地挨累,最后养出不懂感恩、幸福感低、自卑、没赚钱能力的孩子,那样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当然,这些问题说出来不是让妈妈们自责,而是提醒我们及时调整。只要我们愿意学习、肯改变,孩子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