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正在毁掉孩子专注力的,不是手机,而是你常说的这3句话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小孩趴在桌上,专心拼一个复杂的乐高模型,他眉头微皱,小舌头不自觉舔着嘴唇,这世界仿佛就他和手里那几块小积木。

岁月静好,一片祥和。

你心里有一丝温暖,轻轻走过去,削好一片苹果,用牙签穿起来,慢慢递到他嘴边,温柔地问:“宝贝累不累?先吃块苹果,休息一下。”

瞬间,魔法消失了。

小孩蓦地一愣,好似从梦中苏醒,目光由高度集中转为分散,他手上的动作停下,那沉浸其中、全然投入的“氛围”消失了。他或许接过了苹果,可你明白,那个专注且飞速运转的小世界,被你这位饱含爱意的母亲,亲手打破。

我们总是在抱怨,是手机、IPAD以及各类电子产品夺走了孩子的专注力,我们绞尽脑汁和这些“电子恶魔”争斗却往往忽略了,当孩子全神贯注之时,有一个比手机更隐蔽且常出现的“专注力杀手”,其实就潜藏在我们自身口中。

孩子的专注力就像一个正被吹大的、透明又清澈的泡泡,它很美好,但特别容易破,我们那些因为“喜欢”造成的干扰,就是一根根让人防不住的、把泡泡弄破的“针”。

专注力,是孩子未来最硬的“通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能走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他有多聪明,而是取决于他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长时间、高水平的专注。

这类人沉浸在一件事里,忘了时间流逝的状态,在心理学里叫“心流”。小孩进入“心流”的时候他大脑正用最高效的模式运作,这不但是学习知识的好时候,还是培养内在动力和自信心的关键过程。

保护孩子的“心流”体验就是保护他未来最重要的竞争力,可我们却常说下面3句“充满爱”的话把它给毁了。

“宝宝累不累要不要喝点水?“

这是最常见,也最无形的一种打扰。

你看到孩子长时间埋头做一件事,第一反应就是心疼,你担心他眼睛累,担心他口渴,担心他辛苦,于是你端着水杯、拿着水果,像个贴心的后勤,默默走过去。

你的想法是传递关怀,让他知道妈妈很爱他。

造成的损害:强行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精神世界拉回到现实世界,一个正沉浸在思维风暴里的孩子,他对口渴、疲倦的感觉很迟钝,你这么一问,就像一个闹钟,一下子把他从深度思考中“叫醒”。

他得停下思考,去感受自己身体“累不累”“渴不渴”,然后给你回应,一来一回,那好不容易吹起来的“专注力泡泡”就破了再想进入状态,难极了。

“你这儿画得挺好!这道题是不是这么做的“

孩子做有创造性或具挑战性的活动时,我们常忍不住想“参与”进去。

看见他画了一朵好看的小花,你会真心夸赞;看到他解一道数学题的方法很新奇,你会不自觉想去指点。

你的目的是激励他,或者帮他,让他做得更好。

造成的破坏:把孩子的“内在动机”强行变成“外在动机”,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你参与其中,都在传递一个信息:“你的行为正在被我评价。

孩子会马上从“为自身学、因兴趣画”的状态变为“为获取妈妈夸赞、规避妈妈指责”而努力他的注意力,从任务本身,转移到你的面容之上,更为糟糕的是,一句“这样做是否正确?”的疑问会刹那间在他心里种下焦虑与不自信,磨灭他独立探索的勇气。

“还有十分钟就要洗澡了,快点做,做完我们好出去“

家庭生活里,总会有时间表,我们常常得做那“时间提示者”。

那孩子正专心的时候,你觉得该提醒他:“还有十分钟。”

你的本意:管理时间,让家庭计划顺利进行。

造成的破坏:引入“时间焦虑”,破坏沉浸式体验,“心流”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忘记时间”,而你的提示,正好又把“时间”这个最大的干扰项扔回他的世界里。

他的脑袋会立刻从深度加工模式转到“任务计时”模式。他不再想“怎样把这事做好”,而是开始算计“剩下的时间还能做啥”,这种来自外界的催促,是扼杀从容、深度工作的头号元凶。

如何成为孩子专注力的“守护神”

别再当那个戳破泡泡的人了,去做守护泡泡的“隐形天使”,其实挺简单的:

学会不随便说话,用不显眼的方式去关心:要是你真担心孩子渴了,就不声不响地把水杯慢慢放到他桌子边上,然后悄悄走开,他有需要的时候,自己会看到,你不说话,是对他专注的最大尊重。

把“即时评价”改成“事后欣赏”:忍住你马上想指导和夸赞的冲动,等他自己完成整个过程,从“心流”中出来主动跟你分享的时候,再搂着他,一起看他的作品,听他的心得,这才是真正高质量的互动。

将“中途催促”替换为“预先商定”:孩子开启一项活动前,便和他商议好结束的时间,“宝贝你能够玩一个小时乐高,时针走到此处之时,咱们就得去洗澡,”预先商定好,可给予孩子心理预期与掌控感,较之中途忽然催促更为温和且有效。

真正的爱,不是一直都要关心照顾,而是懂得在合适的时候安静等着。

孩子的专注力,这是很珍贵的特点,不用我们特意去“培养”大部分时候,我们只要——别去打扰就行。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正在毁掉孩子专注力的,不是手机,而是你常说的这3句话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