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嘴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世间所有父母,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积极阳光、幸运相伴、前程似锦。
从孩子出生起,就对孩子寄予厚望,但孩子未来是否优秀,是否成才,往往父母的言语也起到重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乌尔詹·特瓦尔德曾指出:
“语言不仅表达思想,更在塑造思想。”
我们对孩子说的每句话,都在悄然重塑他们的大脑,编写他们未来的心理程序。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靠打骂施压,而是靠语言赋能 ,多跟孩子说这三类话,能让他们的运气越来越好,磁场越来越强。
01
赋能型语言:重塑孩子的大脑神经网络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
人类大脑具有显著的可塑性,尤其是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大脑。
我们与孩子的每一次对话,都在物理上改变着他们的大脑神经网络。
孩子接受父母积极的语言刺激,会强化大脑 “自信、乐观” 的神经通路,让他们在潜意识里相信 “我能行”。
朋友的女儿婷婷曾经十分害羞,遇到熟人总躲在妈妈身后。
但朋友没有责备孩子,而是会温柔地说:
“我们婷婷需要一点时间准备,等她准备好了就会打招呼了。”
同时,她经常告诉女儿:“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总能注意到别人忽略的细节。”
慢慢地,婷婷不再害怕与人交往,甚至成了生活中的“小观察家”,常常回家和她分享自己发现的趣事。
朋友的赋能型语言,帮助孩子重新定义了自我的特质,将所谓的“缺点”转化为优势。
赋能型语言的核心是帮助孩子在大脑中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储备能量。
儿童最初的自我建构几乎完全依赖于重要他人(尤其是父母)的反馈。
当我们用积极的语言描述孩子的特质和行为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为孩子建造一座内在的能量场,将来遇到挫折时,他们能够回到这个场所中提取力量。
02
导向型对话:编写命运的心理程序
心理学家利维·维果茨基提出: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最初还是思维的形式。
孩子的内在行动力最初完全来源于与父母的对话。
这意味着我们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最终会成为他们与自己交流的方式。
什么是导向型对话?
“别玩了,赶紧写作业!” 这是 “命令式对话”,会让孩子被动服从;
而 “你想先写作业还是先玩 10 分钟?写完作业我们可以一起看绘本” 则是 “导向型对话”,能让孩子学会 “主动规划”。
导向型对话的核心,是给孩子 “选择权” 和 “目标感”,让他在潜意识里编写 “主动创造生活” 的心理程序,而不是被动接受安排。
“目标设定理论” 指出:
孩子的行动力来自清晰的目标和自主的选择。
导向型对话就是帮孩子设定目标、做出选择。
导向型对话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让孩子的大脑形成 “我能掌控生活” 的思维,这种主动的态度,会让他在人生中 “抓住更多机会”,而不是等运气降临。
03
成长型对话:打造高能量心理磁场
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的研究表明: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相比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在学业和生活中表现更出色,抗挫折能力更强。
而成长型对话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和心理韧性。
经常接受成长型对话的孩子更愿意接受挑战,从失败中恢复得更快,表现出更高的成就动机。
这是因为他们将困难视为成长的机会而非对自身价值的威胁。
“你怎么又做错了?真笨!” 这句话会让孩子陷入 “自我否定” 的低能量磁场;
而 “这次没做好没关系,我们一起看看哪里错了,下次改进” 则是成长型对话,能让孩子学会从失败中成长,打造积极、包容的高能量磁场。
心理学研究发现:
高能量磁场的人,会吸引同样积极的人和事,因为他们的心态开放,愿意尝试,更容易获得支持。
成长型对话聚焦成长,它能让孩子的大脑形成 “挫折是机会” 的思维,教孩子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这种高能量的心态,会让他们在人生中 “化危机为转机”,获得更多支持,好运自然越来越多。
04
写在最后
父母的言语,每天对孩子说的话,都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影响他们的思维、行为,甚至一生的运气。
负面的语言会让孩子的磁场能量越来越弱;
而积极的语言会让孩子的磁场能量越来越强;
多跟孩子说赋能型、导向型和成长型的话,让他们在积极的语言中长大,人生自然越来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