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准妈妈必看!关于未来婆媳育儿矛盾,我总结了4条黄金法则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前两天看到了一篇关于婆媳矛盾的文章,直接把婆媳矛盾具象化,让我直观的感受到了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所以做了一些功课,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就把我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分享出来,希望为同样是准妈妈的你带来收获~首先,举一些可能面临的具体问题的例子:1、给孩子喂母乳还是喂奶粉?2、给宝宝穿厚衣服还是薄衣服?3、需不需要给宝宝理光头?4、宝宝要不要抱着哄睡?5、坐月子需要多久,30天还是42天,还是100天?6、孩子犯了错,打还是不打?7、宝宝睡着睡着突然间哭了,抱还是不抱?8、宝宝夜奶太多了,给还是不给?9、宝宝睡觉很难,训练还是不训练?10、孩子哭闹要买东西,买还是不给买?11、孩子出门穿什么衣服,戴不戴帽子?12、宝宝吃饭不认真,追着喂还是不追着喂?13、宝宝耍脾气,哄还是不哄?等等等等………..有太多类似的让人纠结的问题,这些问题感觉永远都讨论不清楚。“做与不做?怎么做?”都有很多理由,好像怎么做都有道理,又好像怎么做都不靠谱。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家长的养育风格也不一样,育儿本身就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观点不同其实是很正常,就算是成名的育儿专家在职场都免不了互相打嘴仗。其实,育儿观点不一致,可以讨论,互相找论点论据,看谁更有道理。最令人头疼的就是 : 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如果你不怎么做,就是害了孩子。”“如果不给孩子什么,你会后悔一辈子。”“陪睡的妈妈,全世界欠你一个拥抱。”“你知不知道孩子有多无辜,多可怜,多难受。”“你知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多差劲,多不负责任。”“你知不知道自己有多伟大,多厉害,多了不起。”这类的表述文字会让产妇产生恐惧、自责、悔恨、恼怒、委屈等负面情绪,抑或激起你兴奋、自豪、自满、骄傲等正面情绪。这种表述听多了会让人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你遇到问题就会被各种情绪支配,非常危险。因为当你陷入情绪当中,你的想法会因为情绪的变化而截然不同,那你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原则。同样是宝宝哭闹,如果你有内疚的情绪时就会想,“哎呀,宝宝好可怜,宝宝需要我”“宝宝,我要一直抱着你”。如果你非常疲劳,陷入烦躁的情绪,你就会想,“哎,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么能作,抱你这么久了,怎么还不满意?我是上辈子欠你的吗?”一个人不可能总是保持一种情绪的,情绪会受到你的身体状态、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自己很难控制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情绪变化主要是被激素变化所影响,所以照顾者对待宝宝的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向,完全看自己心情怎么样,上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鸡飞狗跳,一天变几次,不光是照顾者,孩子也会因为摸不着你的规律而陷入不安的,虽然养孩子需要很多爱,但是爱本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想要解决问题最有用的还是要搜集信息,然后用理性、分析、逻辑、实践、复盘,找到一条稳定的行之有效的并且最适合自己的孩子的育儿之路。简而言之,养娃要用心,也要用脑。我自己总结了以下几点:

🟢️

第一,知道你想要什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很多人调侃“小孩子才做选择,我是成年人,我都要!”。可是妄想着鱼和熊掌全都要的人,结果就是两个好处都没有捞着。

学习养孩子是一件庞大而复杂的任务,不能指望自己每件事都要做好,达到完美状态。你得把它拆分成简单的任务,懂得取舍,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个阶段重点解决一个问题,要知道现阶段自己最想要的目标是什么。

把握住一个总原则就不会患得患失、焦虑、内耗,而且你集中所有的精力和资源去解决一个问题也更容易成功。

比如在新生儿时期,宝宝很多需求都是矛盾的,比如,安抚宝宝的胀气和培养睡眠习惯,吮吸的训练和妈妈、宝宝充分的休息;在吃辅食的时期,培养宝宝吃饭的好习惯和宝宝吃的量足够多;在大运动都发展起来后,鼓励宝宝探索成长和保证宝宝安全不受伤,这两个之间也是矛盾的。

这些互相矛盾的事情各有好处,无论你坚持哪一个,至少会得到一个好处,但是既要又要的话,那就很容易把自己搞得很累,最后什么都得不到,所以到底要哪边,你要有自己的育儿理念,你要权衡利弊,拿定主意,选定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就要有所舍弃,那么舍弃的那个东西,你就得甘心情愿,不要再后悔、闹心了。

🟢️

第二,多接触不同的观点。

育儿方式是多样化的,没有某一种是绝对正确的。当今的网络环境存在信息茧房,你搜索什么就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这就很容易让人钻牛角尖儿,一条道走到黑,就算明明不适合,很难受,依然继续坚持,因为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不要看到一条抖音视频,就把作者说的当作铁律去执行,要思考他讲的到底对不对,是真实的还是为了博眼球求流量,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我在朋友圈每天更新“读书笔记分享”,会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欢迎围观,可添加末文二维码,备注“公众号读者”更容易通过~)

朋友圈部分阅读笔记 图片来源:瑞儿姑娘

就算是心怀成见,认为他人的做法很离谱,很难理解,但也一定要平和心态去看看其他人的说法,到底他的道理在哪里?多在心中种几个种子,那你在遇到难题时候,那些最有用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

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最近一直在朋友圈进行“跳出思维盒子+刻意练习”打卡,目前更新37天,已初有成效,遇到问题不钻牛角尖,会多角度思考,很快就能找到解决办法。(如果你想围观,可添加“13080373586”,备注“公众号读者”更容易通过~)

朋友圈部分打卡记录 图片来源:瑞儿姑娘

🟢️

第三,养成做记录的习惯。

人的记忆是非常不准确的,会随着人的感情倾向而跑偏,所以一般当人们现在的日子过得不太好的时候,回忆过去就全都是美好的,其实过去也未必美好,也有很多烦恼,只不过你会倾向于在记忆里去美化它。

其实只要你做了记录,你会了解很多记忆在欺骗你的真相。

我从去年8月份开始写心情日记,坚持322天,共记录17万+字,偶尔想起某件事去看看记录,就会发现有些记忆是错乱的。

心情日记总计记录 图片来源:瑞儿姑娘

在育儿过程中,如果遇到宝宝胀气,非常难受且不停的哭,一哭就要喂奶,家人说孩子饿了,说的宝妈也觉得心虚,但是又搞不清上回什么时候喂的,孩子又哭的很厉害,认为TA好像真的饿了,结果整天好像都在喂奶,然后吃又吃不了多少,作息更加乱七八糟,一塌糊涂。

如果拿个本子来记录,几点几分,吃了多少,睡了多久,什么时候闹,等记录的数据多了之后,自然就能摸到很多的规律,就知道这孩子一顿奶,到底能撑多久,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容易哭闹,睡多久才能睡饱,有了这些客观数据,答案自然呼之欲出,免掉很多口舌之争。

🟢️

第四、不要让情绪帮你做决定。

有人问:“宝宝哭了到底抱还是不抱?”

其实问这句话本身就是耍流氓,跟“抛开剂量谈毒副作用”没什么两样。

因为没有预设情境,你不知道宝宝到底因为什么哭,你怎么做决定?不同原因的哭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无论是抱还是不抱都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所以归根到底,你如何行动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行动的原因是不是感情用事。

在育儿路上大家都是磕磕绊绊,都会纠结,但是纠结多了,最终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论,带孩子的能力才会真正的增长。总而言之,少抒情,少起高调,不要用自怜、愧疚、愤怒、委屈等各种情绪带动小宝宝,TA没有在责怪你,也没有在威胁你,更没有故意在累死你。

这只不过给你出一道又一道复杂的谜题,需要你动用所有的智慧和耐心去搞明白这个谜底到底是什么,在纠结两难的时候,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下一步我要怎么做,多尝试,多记录。

最后,祝看到这里的每一位朋友都拥有清晰思考力和强大的心态,成为一位温柔而坚定、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养育者。祝您育儿路上,虽磕绊,但从容;虽辛苦,但喜悦。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准妈妈必看!关于未来婆媳育儿矛盾,我总结了4条黄金法则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