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懒”妈妈,反而养出了学霸?开学一周后,这套教育方法刷屏了!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开学已经一周了,朋友圈里的家长们又开始集体焦虑了:

“孩子还是拖拉”

“写作业还得我盯着”

“不盯着就放羊,这学期可咋办?”

先别着急,其实比拼“鸡娃”早就不是唯一的答案了,今年的开学季,一种全新的“懒妈育儿法”正在悄悄刷屏。越来越多家长开始反思:教育,到底该用力,还是该学会放手。

数据背后,往往藏着真相。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3年最新调查显示:超过60%的家长,每天花费1小时以上“陪写作业”。

父母们全程陪跑,孩子表面上任务完成的更快,可长期结果呢?

小区邻居家上三年级的小宇,妈妈因为工作忙经常“放养”,结果孩子自己查资料、定计划,还主动约同学讨论课题。再看那些班上被“全程紧盯”的孩子,一旦离开了家长的监督,立刻就懵圈了——既不会管理时间,也不会自我激励。

一、“懒妈”背后的逻辑

发展心理学中著名的“过度干预理论”表明:父母干预越多,孩子内在动机越弱。当孩子习惯了“有人提醒”,便逐渐没有了“我自己能行”的信念。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同样认为:孩子只有在“自己尝试—犯错—纠正”中,才能真正建立信心和能力。

要是家长总是“帮到底”,孩子又怎么才能成长呢?

当你的孩子说“我不会”时,他是真的不会,还是不想做?或者就是在等你帮忙?

二、聪明的“懒”,是有方法的放权

教育不是监工,更不是包办,它更像是在搭建“脚手架”,是引导孩子在安全边界内试错。

那么,“懒妈模式”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1、责任转移

家长别做“人肉提醒器”,别总是在旁边提醒“该写作业了”、“该睡觉了”,而要做规则的制定者,提前约定好,然后设置好闹钟:五点开始写作业,一个小时做完;9点上床睡觉。

同样的,玩手机也应该设置好时间,比如每次只能玩半个小时,时间到了就把手机拿走。

前期引导和监督,再慢慢退场,让孩子自己学会安排时间。用闹钟、任务清单、奖励机制,让孩子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时间与任务。

2、痛点教育

孩子早上起来磨磨蹭蹭,很久都出不了门?没事儿,就让他慢慢的来,陪着他就好,等到了学校迟到了,就让他自己去跟老师解释,并承担迟到的处罚。

待到放学回家再引导他进行总结和反思,今天早上迟到了,那你为什么会迟到呢?穿衣服太慢,吃饭也磨磨蹭蹭的,没有时间观念~其实,你只要速度快一点,就不会再迟到啦!

是的,这样的体验,比你单纯的催促、唠叨更管用,他自己承受了后果,才能知道反思和改进。

3、问题归还

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孩子说“我不会”,你是怎么做的?给他逐字逐句分析,仔细认真讲解,甚至直接给他答案?

如果这样的话,孩子是永远都学不会的,这样只是单纯的写完了作业,完成了任务,考试的时候没有你的讲解,没有你的答案,他一下就露馅了!

应该要慢慢引导他反复仔细阅读题目,逐句分析,再去查找资料…很多时候,他只是没有找到那个“突破口”。

4、习惯培养

科学研究表明,6-12岁是培养孩子自律习惯的黄金期,家长一定不要错过。

三年级以前,家长可以陪伴,比如带着孩子一起制定计划,陪着孩子写作业,孩子遇到不会的题,帮忙分析。

三年级后就要逐步放手了,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做计划,自己去复盘和改进。遇到问题找你的时候,再帮忙分析,给出建议:注意是建议哦,不是直接帮他做好!

邻居家小女孩,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用“每日计划表”。刚开始妈妈陪着她一起做,半年后她就能自己安排学习和娱乐了,到了五年级的时候,妈妈已经可以完全放手了,孩子自律得让人羡慕!

三、“懒妈”,是教育理念的升级

教育部多次强调,未来社会不需要“听话的机器”,而是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者。

“懒妈教育”,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自己做计划,自己安排学习、娱乐。

想象一下,你尽心尽力的陪跑,担心这焦急那,但是又能陪到几岁?孩子是会慢慢长大的,上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以后,你还能每晚都守着他吗?

你要是学不会“懒”,孩子就学不会自律。

当然了,“懒”不是放养,而是在安全的边界内,大胆的放手。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和探索的空间,你只需要信任和鼓励,就够了。

教育不是填满一个水桶,而是点燃一团火。——叶芝

少说一句、多退一步,也许就是孩子成长的新起点。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懒”妈妈,反而养出了学霸?开学一周后,这套教育方法刷屏了!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