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演讲者别出心裁,带我们玩了一个“拍拍手、跺跺脚”的互动游戏,调动了大多数家长的热情。这也是演讲者想体现的育儿中最核心的观点——家长自己要快乐!只有快乐的家长,才能培养快乐的小孩,小孩快乐了,才更有创造力,脑子才更灵活,也才更容易达到家长预期的目标。而这些素质也是最能适应AI时代乃至变化更迅速更多元的时代的。
演讲者引入了“犹太家庭教育理念”,简单来说,就是把孩子当作一个将来生活在社会上的完整的人来培养,既有知识,又懂如何生活。文章最后会附上理论上更为细致的解说,以下先说说讲座中老师分享的日常具体做法:
1.与孩子一起做一件两人都不会的事,例如种菜、养花、学习一门语言等,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可以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底层思维能力。其次也能让孩子理解,没有绝对的权威,再厉害的人也有知识短板,不要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和挑战。
2.兴趣班以培养孩子兴趣为主,而非家长个人的喜好或者很随意一个因素确定一门兴趣,兴趣应能点燃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的热情。3.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做决定。例如平时让孩子记录家里缺少的东西,做购物清单,周末带孩子去超市采买。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打理生活、理财等能力,也能让孩子理解每顿饭是怎么来的,也不会养成挑食、浪费的坏习惯。
4.家庭组织旅游时,每个人做个旅游计划,说明去这个地方的理由,最后共同讨论具体目的地。旅游攻略也可以交给孩子,提高他信息检索能力。
5.孩子问一个问题,家长不要急着给出答案,要循循善诱,帮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这对孩子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6.带孩子出门玩或者上课时,如果时间允许,尽量带孩子使用公共交通,这是绝佳的亲子共同探索时间,增进对社会、对世界的了解。
综上,培养孩子,不应仅停留在校内成绩的维度,应该多维度、贯穿在日常生活里。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能力是在具体事务中得到锻炼的,日常优秀也更容易在学习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大量刷题反而容易固化孩子的思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詹姆斯.特鲁斯洛.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写道:每个人都应该接受两种教育,一种是“教我们如何谋生”,另一种是“教我们如何生活”。也许很多家长对如何鸡孩子的成绩了如指掌、胸有成竹,但是不能忽略培养孩子如何生活的能力,所以,家长们,行动起来吧!
以下是deep seek给出的“犹太家庭教育理念”详细描述,与老师分享的大差不差,各位看官请享用:
犹太民族以其卓越的成就和对知识的尊崇闻名于世,这与其独特的家庭教育理念密不可分。他们的家庭教育并非单一的方法,而是一套深刻融入宗教、文化和历史的核心价值体系。
以下是犹太人家庭教育中最突出和广受认可的几个方面:
1. 对知识和学习的极致尊崇(Love of Learning)
这是犹太家庭教育的基石。他们并非仅仅追求“好成绩”,而是将学习本身视为一种神圣的、终身的使命。
· “书的民族”:犹太家庭从小给孩子灌输“书本是甜的”这一观念。有一个著名的习俗:在孩子刚开始识字时,父母会在书上滴一滴蜂蜜,让孩子去舔,从而将“书本是甜蜜的”这一感觉深深烙印在孩子心中。
· 学习即目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或谋生,而是为了理解世界、接近上帝、完善自我。即使是最忙碌的父母,每天也会抽出时间学习。
· 环境营造:家中必有书柜,书籍是最常见的礼物。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自身热爱阅读和讨论。
2. 培养提问和辩论的能力(Questioning and Debate)
犹太教育不鼓励盲从权威,而是极度鼓励质疑、提问和辩论。
· “虎刺怕” (Chutzpah):这是一种带着胆识的质疑精神。在家庭餐桌上,孩子挑战父母的观点不仅不会被制止,反而可能受到鼓励。他们认为通过辩论才能接近真理。
· 学习方式:传统的《塔木德》学习就是两人一组,针对一个复杂的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和讨论。这种模式从家庭开始培养,锻炼孩子的批判性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3. 注重品格和道德的塑造(Character and Ethics)
知识如果没有良好的品格作为指引,是毫无意义的。犹太家庭教育极其重视“如何做人”。
· 《托拉》和诫命:犹太律法和故事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来源,教导孩子正义、慈善(Tzedakah,不仅是慈善,更是正义的责任)、诚实和同情心。
· 身教重于言传: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孩子展示如何行善。例如,孩子会看到父母定期向慈善机构捐款(即使数额很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社会责任:孩子被教育要关心社区和世界,明白自己对他人负有责任。
4. 家庭仪式和传统的力量(Rituals and Traditions)
强大的家庭仪式创造了归属感、安全感和文化认同,这是传承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 安息日 (Shabbat):这是最典型的例子。从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全家一起聚餐、点亮蜡烛、唱诗、分享食物、交流一周的所见所闻。这是一个强制性的、高质量的家庭时间,没有任何电子设备的干扰。
· 节日教育:每个犹太节日(如逾越节、普珥节、光明节)都伴随着特定的故事、食物和仪式,孩子们在年复一年的参与中,自然而然地继承了民族的历史和价值观。
5. 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Independence and Responsibility)
犹太父母虽然非常关爱孩子,但他们也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 早期担当:孩子很早就被分配家务劳动,并对自己的学业负责。
· 信任与放手:父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出决定并承担后果(在安全范围内),这种信任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坚韧与乐观的精神(Resilience and Optimism)
数千年的流散与迫害历史,让犹太人将“坚韧”和“乐观”刻入了基因,并通过教育代代相传。
· 讲述历史:他们不回避苦难史,而是通过讲述祖先如何克服困难的故事,来教育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能生存下去,并且要充满希望地生活”。
· 强调未来:他们教育孩子,过去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今天的行动去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总结与启示
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核心可以概括为:
· 目标: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既有知识又有智慧,既有独立思考能力又有社会责任感,既认同自身文化又能面向世界。
· 方法:通过尊崇知识、鼓励质疑、强调道德、固化仪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 氛围:建立在无条件的爱、高度的期望和深厚的文化连接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犹太家庭都严格遵循宗教教规(有世俗犹太家庭),但上述这些核心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整个犹太文化圈的共同底色,也是其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