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一进门就看到朋友家儿子小宇正踮着脚,努力地够着厨房柜子上的调料瓶。朋友在一旁笑着说:“让他试试,上次他帮我拿东西,虽然没拿到还摔了一跤,但人家可不服输呢。”我定睛一看,小宇那认真又执着的小模样,还真有点“小大人”的架势。
后来聊天才知道,朋友最近总在孩子面前“示弱”,没想到孩子变得越来越主动、自信,还特别会照顾人。这事儿让我陷入了思考:在教育中,父母适当示弱,再给予孩子情绪价值,真的能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父母教育中常见的错误做法及负面影响
过度强势,包办一切
好多父母总觉得孩子小,啥都干不好,于是事事包办。从穿衣吃饭到学习安排,都给孩子安排得明明白白。我认识一个妈妈,孩子都上小学了,每天早上还帮孩子穿衣服、挤牙膏。结果呢,孩子在学校连自己的书包都整理不好,经常丢三落四。而且孩子变得越来越依赖父母,遇到一点困难就找妈妈,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一个被紧紧攥在手里的风筝,永远也飞不高。
这种过度强势的做法,会让孩子失去锻炼自己的机会,无法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可能在未来面对社会时,变得胆小怕事、没有担当。
只关注成绩,忽视情绪
还有些父母,眼里只有孩子的成绩。孩子考好了,就各种夸赞、奖励;考不好了,就批评指责。我邻居家就是这样,孩子每次考试后,家里都像“战场”。有一次孩子数学没考好,邻居直接炸毛,对着孩子一顿数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孩子当时就委屈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从那以后,孩子越来越害怕考试,学习也变得被动起来。
只关注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情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只爱成绩,不爱自己。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敢跟父母说,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压力。长期下去,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总是否定,打击孩子
有些父母习惯用否定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觉得这样能让孩子更有动力。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兴高采烈地拿给父母看,父母却说:“画得这么丑,还拿出来显摆。”孩子听了,心里得多失落啊。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逐渐失去对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变得消极怠工。就像一盆原本生机勃勃的花,被不断地泼冷水,慢慢就枯萎了。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孩子需要从父母的认可中,获得自我价值感。”父母适当示弱,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当父母给予孩子情绪价值时,孩子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的,内心会充满安全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始终不渝地关心儿童成长,始终不渝地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父母在教育中,不能总是高高在上,而应该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通过示弱和提供情绪价值,能让孩子在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给父母的建议和方法
学会适当示弱,激发孩子责任感
爸爸妈妈们,咱们不妨在生活中偶尔示弱一下。比如,可以跟孩子说:“宝贝,妈妈今天有点累,你能帮妈妈把垃圾倒了吗?”或者“爸爸这个手机软件不会用,你教教爸爸好不好?”当孩子完成这些小任务后,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你真是太棒了,没有你,妈妈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我有个同事,她家孩子以前特别胆小,什么都不敢尝试。后来同事开始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地,孩子变得越来越主动,现在还会主动照顾家里的老人呢。同事开心地说:“没想到示弱还有这么大的作用,现在我家孩子就像个小大人,可懂事了。”
关注孩子情绪,做孩子的“情绪垃圾桶”
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高兴的、生气的、难过的。咱们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让孩子把心里的情绪都倒出来。当孩子开心时,咱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当孩子生气时,咱们不要急着批评,而是要问问他们为什么生气,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
比如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吵架了,回家后很生气。咱们可以说:“宝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能和妈妈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吗?咱们一起想想怎么解决。”
我邻居家后来改变了教育方式,开始关注孩子的情绪。有一次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回家后很委屈。邻居没有指责孩子,而是耐心地听孩子倾诉,然后安慰孩子:“老师批评你是因为希望你变得更好呀,咱们以后注意一下,就不会再被批评啦。”从那以后,孩子有什么事儿都愿意跟父母说,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多肯定鼓励,给孩子注入“正能量”
咱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比如孩子这次考试比上次进步了,咱们可以说:“宝贝,你这次考试进步这么大,说明你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继续加油哦!”当孩子尝试新事物时,哪怕做得不好,咱们也要鼓励他们:“你已经很棒了,敢于尝试就是成功的一半,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我表姐家孩子以前特别内向,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表姐就经常鼓励孩子,只要孩子有一点小进步,就表扬他。慢慢地,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现在还会主动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呢。表姐感慨地说:“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励,真的能让他们变得更优秀。”
说起这些,伊可妈自己也深有体会。我家孩子小时候也很胆小,做什么事儿都畏畏缩缩的。后来我开始尝试在他面前示弱,让他帮我做一些小事。刚开始他还有点犹豫,但在我不断地鼓励下,他越来越主动。现在他经常会说:“妈妈,我来帮你吧。”看着他自信又懂事的样子,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我也曾经像有些父母一样,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忽视了他的情绪。有一次孩子考试没考好,我批评了他几句,他当时就哭得很伤心。后来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关注他的情绪,和他一起分析错题。从那以后,孩子学习更主动了,和我的关系也更亲密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好的教育不是父母一味地强势和包办,而是要学会一边示弱,一边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示弱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提供情绪价值能让孩子在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内心充满安全感。
就像泰戈尔说的:“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你,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咱们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让他们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示弱和情绪价值的滋养下,成为自信、独立、有责任感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