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一遇到难事就放弃?可能是你‘帮’得太多了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如果养育孩子让你感觉痛苦,十有八九是我们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

如果妈妈很心累,很焦虑,孩子其实也会很累。

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很多时候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育儿先育己

📕 我是牦牛妈妈,一个陪孩子玩数学、记录育儿真相的妈妈

事情的开始:那一刻,我又“爆炸”了

昨天的事,让我夜里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

下午接孩子放学,我给他带了一点零食,用一个很薄的塑料袋装着,还轻轻打了个结。

孩子出来就迫不及待地要吃,举着袋子让我帮忙打开。

我心想:“这是个让他练习动手的机会。”

于是,我没有立刻帮他,而是鼓励说:“你试试看,应该可以自己打开。”

孩子摆弄了几下,说打不开。

我就松开一点点结口,希望他继续努力。袋子很薄,其实用手一扣或用牙一咬就能开,但他没有再尝试,而是站在那里等着我帮他。

我当时情绪“刷”地就上来了:

“你总是这样!一点小事就喊妈妈帮忙。以后都不会帮你打开了,你能打开就吃,打不开就回家!”

看着他泄了气,我又说:“我给你十分钟,过了就回家。”

最终,他没有再试,而是低着头站在那里。我气得直接开车回家,还忍不住说了更刺耳的话:

“这么多办法你不用,你脑袋是拿来干嘛的?”

孩子默默地哭了,没有吵闹,只是掉眼泪。那一刻,我的心也跟着掉了下去。

我们太急于“教”,却忘了孩子的心情

回想整个过程,我忽然明白一件事:

孩子并不是“不想努力”,而是被我的情绪和要求压得喘不过气。

对孩子来说,“打不开”并不代表他真的没有办法,而是这件事本身对他来说有点难、有点陌生、也有点挫败感。

而我却用大人的逻辑在“训”他:

“你明明可以做到,为什么不做?”

“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不试?”

“你再不做,我就不理你了。”

在这些话的背后,其实是我对“他成长的速度”不耐烦了。

我想让他变得独立、自主,却忘了——独立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一个慢慢培养出来的过程。

有时候孩子不是不会,而是:

他需要安全感的支撑才能尝试;

他需要父母一点点的引导来找到方法;

他需要一次次的鼓励来建立“我可以”的信心。

而我的做法,却在一次次“批评”“否定”中,让他变得更依赖、更不敢尝试。

不是放任,而是“陪他一起解决”

那件小事让我痛定思痛。我总结了三步,和你分享:

✅第一步:共情他的感受,而不是评价他的行为

孩子说“打不开”时,先不要急着说“你可以”“你要想办法”,而是先理解他的感受:

“是不是感觉有点难?”

“你是想吃,但打不开有点着急了,对吗?”

先接住他的情绪,他才会愿意继续尝试。

✅ 第二步:把“解决问题”变成一起思考的过程

与其命令孩子“自己想办法”,不如和他并肩作战:

“我们一起来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打开它?”

“你觉得用手拉、用牙咬、还是用剪刀剪开,哪个更好?”

这种“并肩”的姿态,会让孩子感觉:妈妈不是在批评我,而是在相信我。

✅ 第三步: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孩子这次没打开,不代表他失败了。你可以这样说:

“你刚刚试着拉开那一步就很棒!这说明你在动脑筋。”

“虽然今天没成功,但下次一定会越来越快。”

这样的语言,会让他内心的“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强,也更愿意下次再试。

写给每一个曾经“说狠话”的父母

昨天晚上,我看着熟睡的孩子,心里充满愧疚。

我不是在教育他“自己解决问题”,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逼他“快点长大”。

可教育从来都不是“催熟”,而是“慢慢陪着他一起成长”。

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什么都帮他做的父母,也不是一个动不动就说“你自己解决”的父母,而是——

👉 在他感到无助的时候,有人牵着他的手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在他想要退缩的时候,有人拍拍他的肩说:“没关系,你已经很棒了。”

当孩子心里有了“我可以”的种子,他总有一天会自己去解决问题。

而在那之前,他更需要的是——一个愿意陪他一起“笨拙前行”的大人。

分离,是爱的另一种表达

“分离焦虑”本身并不是坏事,它是孩子对你深深依恋的体现。

但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孩子“不依赖”我们,而是让他知道——即使我们不在身边,他依然可以安全、自信地面对世界。

当孩子有了这种信任,他会发现:

原来上幼儿园不是一件“被迫”的事,而是一次“我准备好了”的成长旅程。

💛父母的耐心,是孩子最好的成长土壤。

📌 写在最后:

下一次,当孩子说“我不会”时,请不要急着训斥、不要急着推开他。

你可以蹲下来,看看他的眼睛,轻轻说一句:

“没关系,我们一起试试。”

那一刻,他会因为你的理解,而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勇气。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一遇到难事就放弃?可能是你‘帮’得太多了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