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快乐、幸福,几乎是每个父母的心愿。
李玫瑾教授说:“12岁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
12岁前的孩子,如果能在父母那里拥有幸福感,那他就有了一生快乐的资本。
这8件让孩子幸福感爆棚的事,一定要陪孩子完成哦!
1、每周一次“特别晚餐”
“一顿晚餐”,它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关注,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相伴时光。
在餐桌上父母与孩子聊一聊天,关注一下孩子的内心变化,就会让孩子觉得轻松又满足。
2、陪孩子一起运动
运动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也是缓解孩子情绪最好的方式。
每天运动超过一小时的孩子,心态更加积极,情绪调节能力大大提升。
3、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
如今的孩子为什么幸福指数这么低,是因为孩子总是生活在“被安排”的压抑下,自主的意愿却很少,所以孩子没有对幸福的感知。
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以孩子的“愿望”为基础,让孩子参与进来;
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完成,它是提升孩子幸福感的方法之一。
4、和孩子交换一个秘密
我们要做到让孩子信任你、亲近你、喜欢你,可以利用“秘密分享法”来走进孩子的心里。
沟通时我们可以多听一听孩子心声。
用“我小时候……”或是“我告诉你一个秘密”等语言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孩子。
有了这一层信任,孩子更愿意与父母说自己的小秘密。
5、每天的睡前阅读
在育儿界有一个词叫“黄金一小时”,指的是孩子睡前的一小时。
睡前的互动,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满足感,是任何陪伴都替代不了的。
6、每年计划一次亲子旅行
旅行不仅仅是一次放松,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让父母与孩子都不断获得成长的经历。
在亲子旅行中,父母会将全部的关注都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这让亲子互动变得更有感情,孩子更依赖父母。
7、每天和孩子至少拥抱一次
婴儿时期,父母的拥抱给孩子传递的是安全感;而在成长时期,父母的拥抱给孩子的就是支持和鼓励。
这是一种肢体语言的交流,通过接触能够串联孩子所有的情感和快乐。
经常被拥抱的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被爱。
8、定期给孩子一次仪式感
仪式感是孩子成长中最美好的记忆,它让孩子知道自己对父母很重要。
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够把孩子的期待当成一种仪式来完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永远会被爱包围。
父母偶尔给孩子的一个惊喜,会让孩子衡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分量。
这种爱的表达,足够让孩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