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允许你哭,允许你闹,但幼儿园必须上”
小孩子很聪明,比如希希,心里清楚当自己哭得浑身发抖,妈妈会放弃送她去幼儿园。而当她确认这招有效,便变本加厉的用这招来制服妈妈。
在群里和大家讨论时,有个妈妈特风趣地说:“思想工作提前做得再好,到时候还是得哭;但一定坚持送,过几天就认命了。”
相信每个坚持下来的家长都能体会个中滋味吧?3岁左右的孩子,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接受集体规则的约束,新鲜感过后,会产生心理落差,怀念在家那种无拘无束的日子。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狠下心来”,把坚定的态度传达给孩子:我允许你哭,允许你闹,但幼儿园必须上。
以“妈妈注意到你……”开始
共情,是和孩子沟通最有效的方法。用这句话开始和孩子聊天:“妈妈注意到你不开心。”“妈妈看你哭得连话都讲不出来了。”让孩子感受到,原来我的焦虑不安妈妈都感受到了。
“那我们等一分钟再说”
小朋友哭,很多时候会被大人解读为无理取闹,甚至因为觉得好玩而大笑。这个行为会让小朋友更恼火——试图阻止大人笑,然后哭得更厉害。和大人不喜欢看到自己的丑态一样,小朋友也不愿意被人看笑话,这时候我们可以把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空间,给孩子哭闹、发泄情绪的时间,等他们平静下来沟通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