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避免给孩子不良心理暗示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一个人受到他人的判断与态度影响,在主观上做出相应的反应。
孩子的心理尚未发展成熟,脆弱而敏感,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给孩子带来正面情绪和积极体验;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容易让孩子自我否定,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
如果孩子一调皮捣乱,就被家人贴上标签:“你真烦人!”“你这孩子,咋这么讨厌!”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停地自我暗示,“原来我就是个烦人的捣蛋鬼啊。”
然后就会破罐破摔,放任自己的脾气。这样,偶尔为之的淘气,就变成了长期不变的特点,并影响他今后的行为模式,从而真的变成了传说中的“熊孩子”。
法国历史学家米涅曾经说过:
一个被认为是什么样的人,会很快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良好的心理暗示,当他偶尔任性,要帮助他自我修正,一心向善。
我们常说:“小树要砍,小孩要管。”
是啊,孩子的心灵,就像一棵稚嫩的小树,如果只是一味宠爱他,惯着他,那就像给树一味施肥浇水,这时,树的枝丫就会疯长,胡乱伸展。
只有对其洒药捉虫、适度修剪,才能让它生机勃勃,叶茂枝繁。
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身为父母,身为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人,我们真的需要谨言慎行,不溺爱不娇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时常修剪孩子的心灵之树,才能防患于未然。